井陉县位于我国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由于全境正处于西风带大气环流圈下,除盛夏外,天气主要自西向东演变。冬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欧亚大陆获得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少,空气比较寒冷干燥,于是在大陆上形成极地冷高压――西伯利严高压或蒙古高压,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北太平洋面相对比较温暖,在阿留申群岛一带常形成低气压,受低压吸引,由极地冷高压来的冷空气不断频频南下,形成一次又一次的冷锋天气过程,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致,井陉县也出现有寒冷、干燥、晴朗的冬季。相反,夏季,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一带,欧亚大陆吸热多,增温快致使极地冷高压不断减弱北缩,大陆上逐渐形成低压――蒙古低压或印度低压。在副热带高压顺时针方向辐散流场中,其西部为西南或偏南流场,此时,印度洋孟加拉湾暖湿气流每与北方冷空气相遇而发生降水天气,有时还可以出现大雨和暴雨。井陉县这时也进入雨季。一般到8月下旬副高减弱南撤东退,蒙古高压开始增强,气候又转入冬季型。
除地理位置和环流形势以外,地势和地貌对井陉县气候的形成也有影响。井陉县地处太行山区东侧迎风坡面,但全县地势、地貌复杂,有100米左右的低地,也有1000余米的山峰;有中低山,也有丘岭、盆地、平原,因此在气候上表现出一定地方特点。
首先,这里的气温受纬度影响不显著,受高度和地貌控制比较突出,全县以井陉盆地中心为最高,向四周逐渐减低,如微水(海拔254米)比辛庄(海拔420米)高出0.6℃,比测鱼(海拔420米)高出0.3℃。又如由于盆地四周多山,具有一定屏障作用,故冬季冷空气入侵次数减少,西北大风现频率小,和东部平原比较,冬季气温偏高,但因地势高于东部平原,夏季气温又低于东部平原。相对而言,井陉县的气候雎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其次,当强烈冷空气入侵时,气层沿太行山下降绝热增温,可形成焚风,因焚风效应比较明显,往往可使当地增温8℃左右。
第三,因地势复杂,坡向不同,地势开旷与闭塞不一,也影响气温的分布,如防口因位于河谷中的风口地带,土地湿润,植被较密集,这里海拔虽仅170米,但比处于向是坡面,海拔256米的微水气温低0.2℃左右,比海拔300米的障城约低0.4℃。
第四,由于井陉县位于太行山的迎风坡面,地形雨较多,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8.5毫米,多于东部的石家庄(569.8毫米)、获鹿(531.1毫米)、藁城(504.2毫米)等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