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垛田,后有龙香芋。垛,因是荒滩草地堆积而成,所以土质疏松养分丰富,加上面积不大四面环水,光照足通风好易浇灌易耕作,最适宜各类蔬菜的生长。垛上人一下子动了心,心灵手巧在垛上渐渐地弥漫,便繁衍成满垛的龙香芋。垛上人家对于龙香芋栽培还有一套独到的方法,种出的龙香芋无论是品质还是产量,都是大田种植不能比的,垛成了以龙香芋为代表的瓜果蔬菜生长发育的最佳摇篮。
这就是最初的垛,最初的龙香芋吗?远望去,那一簇簇一片片绿色的大叶片,被秋风掀起,绿波荡漾。那不是海,也不是深水潭,必定是芋头叶无疑。八月份的芋头,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叶茎齐头并进,茎杆粗壮坚挺,叶片伸展增厚,光滑的芋头叶片,叶脉清晰,自中间对称向两边伸开,如同人的心脏血管。阵风吹过,翻涌和碧浪,那绝对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龙香芋如此优秀,除了垛上人种蔬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对芋头的栽培有一套特别的方法和一种特殊情结外,他们更像抚育孩子那样,在龙香芋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思和汗水。
从留种开始,搭种床、选苗床、移栽,哪一项农事垛上人不是挖心思去做?再到施肥,垛上人先要施些人畜粪或草木灰作底肥。芋苗刚一醒株,两遍薄粪水就喂到了。到了伏天,芋头梗叶长高长大了,像个吃奶的孩子,拼命叫唤,垛上人稍一偷懒,芋马上给你颜色,原本深绿的叶开始出现淡黄了,这时垛上人就会到湖荡里或扒或挖,弄来一船船苲铺到芋头行间。苲泥中夹着水草,肥力足着呢。铺上厚厚一层,既施了长肥又培土壅根,真是一举两得。这时的龙香芋卯足了劲地疯长,期待着能有个好收成。
龙香芋是喜湿怕干的作物,它的一生要喝下多少水,只有垛上人才知道。浇水,成为芋头田间管理的主要环节,也是考验垛上人意志、毅力和体力的重要课目。这芋头从育苗、移植直到收获之前,在田150来天,除了下雨,天天要浇水,移栽初期,每天要点浇一次水,也就是用水斗子戽水,一棵一棵地浇。待芋头梗叶长到一尺来高时,仍是每天一次水,特别是到了七八月的高温季节,芋叶长得蓬蓬勃勃了,水更要浇得勤,需要上下午各一次。
垛上锄草的夫妻,口渴了,妻子到河沟捧了口水一喝,喝完水,掐一个芋头叶,盛一些水,捎回来给男人喝。可见千年垛田河沟水当是清洁干净的,它已流淌了千年。垛上的龙香芋它的脉相如何,备受垛上人的关注。河沟美了,龙香芋才会甜;当你看到这对夫妻低头喝水时,可以想象得到龙香芋如何地甜美。
此刻的龙香芋,像个实在的垛上人家一般,脚踏实地地,不娇羞、不装饰、不显摆,自己有多少实在货全在地里头。
2012年推出的美食栏目《舌尖上的中国》第七集回归田野里对兴化市的垛田镇的垛田和龙香芋进行了详细讲述,芋头红烧肉、蟹黄汪豆腐等兴化家常菜一时成了吃客心中向往的美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