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规划获批部分)由4条线路构成,总里程约140公里;2013年新规划(含贵安新区部分)线路共9条、总里程约330公里。按照轨道交通的定义划分,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了环城快速铁路和贵开城际客运专线。
目前,1号线、2号线全面开工建设。★2006年10月 《贵阳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初稿完成 。
《贵阳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和《贵阳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初次评审,来自全国的23名知名专家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的相关规划给予肯定,并提出了完善及修改意见。
★2008年7月 《贵阳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贵阳市建设局于2008年4月委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以下简称“建设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求编制《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
★2008年8月 贵阳市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会研究会议召开
会议对贵阳市2011年~2017年的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1、2号线工程进行了预可行性的研究。
★2009年2月 中咨公司评审预备会召开
贵阳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前期申报已进入国家发改委委托评审阶段,根据2月13日中咨公司评审预备会初步意见和建议,贵阳市组织编制单位进行了相关调整工作和专题研究。
★2009年3月 《贵阳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完成
贵阳市建设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9年3月编制完成《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该规划对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机及建设安排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贵阳市2010年~2020年的轨道交通建设任务: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总长度55.95km,其中,地下线长34.41公里,占61.5%,地面及高架线长21.88公里,占38.5%。车站共35座,其中高架站共18座,地下站为17座。
★2009年3月 《贵阳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通过中咨公司评审
3月26日-27日,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评估会在贵阳召开,国家发改委正式委托中国国际咨询公司进行审查,并并获得通过。
行政中心附近施工情况
行政中心附近施工情况
★2009年4月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9年9月29日轨道交通一号线市政配套工程贵阳国际会展中心车站和贵阳市环城快速铁路开工。
★2010年 2月25日,贵阳轨道交通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组审查。
★2010年9月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批复贵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2标准方案
编辑
前期建设项目推荐采用常规钢轨钢轮系统,线路最高运行速度80km/h,旅行速度30~40 km/h,车辆采用B型车, 5节编组;线路行车能力按30对/小时设置;采用集中供电、DC1500V架空轨受电方式,并设置了独立的通信、信号、防灾报警、通风空调、自动售检票等机电设备系统。
通过对系统制式和车辆选型专题研究,确定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采用钢轮钢轨系统,B型车,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旅行速度为30~40公里/小时。
运营组织为:1号线初、近、远期均为5节编组;2号线初、近、远期为5节编组。 前期建设项目区间高架车站以侧式站台为主,主要采用三层结构,车站站厅层设在地面二层,站台层设在三层;区间地下车站站台型式以岛式站台为主,车站结构以二层为主,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
先期线路采用集中供电方式,新建主变电所四座,每条线路各2座主变电所。授电流采用dC1500V架空轨受电方式,并进行了信号、通讯、通风空调、自动售检票、给排水、电梯及扶梯、屏蔽门、设备监控、防灾报警等机电设备系统方案设计。在车辆选型、设备系统制式、车辆检修、主变电所及控制中心设置等方面提出了资源共享方案。
前期建设项目车辆和机电设备国产化水平可以达到75以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