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航空枢纽。机场在干线上形成了以通达性能良好的大中型飞机为主;在支线上形成了以小机型、大密度干支结合的航空运输网络。航空运输在贵州省对外开放、旅游、贸易、物资流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6年1月19日,贵阳龙洞堡机场更名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第四家国际机场。2013年旅客吞吐量1047万余人次,迈入大型繁忙机场行列。
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位于贵阳市东郊,距市中心11公里,于1997年5月28日正式投入空运。2006年1月19日,贵阳龙洞堡机场更名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第四家国际机场。此前,该机场已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综合评估和验收,并获得民航总局的正式批复。为真正扩大对外开放,升格为国际机场,贵阳机场在软硬件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先后投入近2亿多元新建机场现场指挥中心楼、机场过夜楼,扩建货运仓库,改造机场隔离区围界、机场宾馆、机场供电系统、综合信息系统,特别是注重了对国际联检厅、国际候机厅各项功能的不断完善,保证硬件设施达到要求的同时还大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机场滑行道、停机坪等飞行区改扩建设于2006年竣工,机场拥有了一条完整的滑行道,并增加停机位10个,运行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2007年底,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由4D升级为4E级机场。机场主跑道长3200米,宽60米,平行滑行道与主跑道长度一致。停机位32个,其中近机位为6个,可停放除A380外的所有机型。候机楼面积34000平方米,经过流程改造后新增3000余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780万人次,高峰小时2400人次的需要。
2008年10月,贵州检验检疫局购置的手持式核辐射监测设备在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填补了贵阳机场核辐射监测的空白。该设备由德国SEA公司研发,主要用于进出境旅客检疫查验现场。为保障贵阳机场口岸环境安全,贵州局加大投入,购置了口岸防范核辐射恐怖袭击急需的监测仪器和防护用品,并请核辐射专家对贵州局贵阳机场办事处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使他们对核辐射知识有了基本了解,掌握了监测设备的使用技术,为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012年,贵阳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74.6万人次。2013年12月14日旅客吞吐量首破1000万人次。到2015年贵州省将逐步形成“一干十三支”航空体系,构建中国西部地区空中高速网。届时,贵阳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超过1300万人次,支线机场有望达到100万人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