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热点:七曲山

家乡区县: 四川省梓潼县

  梓潼县七曲山风景区位于四川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风景区风景名胜七曲山大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古金牛蜀道“坡去平来”要地。往北,即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叹之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险之路;往南,则“艰险尽除”,直通成都平原。大庙始建于秦,南宋以王宫格局重建。如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是宋、元、明、清的古建筑群,占地1.3万平方米,由于建筑年代不同,几格各异,而且巧夺天工,梁启超之子、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先生考察大庙后在《中国古建筑史》一书中写道:“四川梓潼县西北七曲山,山顶柏林中的文昌宫,殿堂多座,为明代所建。其中天尊殿在院内最高处,结构较为宏丽。”并称大庙为“古建筑博物馆”。

  大庙主要供奉的是相传掌管人间禄籍文运的文昌帝君及其化身魁星、瘟祖。文昌帝君具有极大的影响,历朝帝王皆提倡天下学宫者要建“文昌宫”、做“文昌会”来祭祀文昌。据统计,全国及海外现存的各类文昌宫、庙、祠、阁、观上万处,较大规模的有600余处。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印尼等海外华人居住地区都供有文昌。梓潼大庙,是海内外公认的文昌祖庭,来梓朝圣的就有数千人。

  历史文化梓潼文昌帝君经过历朝帝王的追封、文人学士的推崇、儒道释众派的演绎、百姓庶民的朝,影响极其广远,并由此繁衍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文昌文化。文昌文化以其“崇文、重教、明理、修身、助人、行善”为主要特点,得到世人广泛认同。人们把文昌与孔子并列,称之为“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涉及文昌文化的著述,达100余种,形成书籍200余万字。文昌帝所作的《文昌阴骘文》被泽为日、韩、法等多国语言流传,日本学者还把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收入《世界圣典全集》。由谈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形成的文昌洞经音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古代音乐活化石”、“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

科举教育时代,广大儒士学子既是文昌文化的崇拜者、传播者,又是文昌文化的加工者、再造者,文昌信仰经过自然崇拜、道教推崇、文昌崇拜三个阶段,形成了以伦理学、科举教育、民俗学、文学艺术、宗教学、医药学为特征的文昌文化体系。因信仰文昌而衍生的文昌会、文昌祭祀、文昌经典、文昌版画、迎神会、梓潼阳戏、大新花灯等文昌民俗文化也都极具特色。

蒲怡(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