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县方言

家乡区县: 安阳林州市

     了解林州的朋友都知道,林州偏居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一隅,但河南话不像河南话,山西话不像山西话,当然也不是河北话,林州方言是一种很方言的方言,地域性很强。

       林州市地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接壤处,位于河南最北部,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形成了特有的方言。林州市是安阳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但总的来说,与拐音多的河南话比较起来还是偏河北省。简练、深沉、形象、古音多 言简意赅是林州方言的特点。林州话属北方语系。林州方言语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高亢宏亮,发音清晰,浑厚直硬,变音较多,四声分明,去声字多多。词汇丰富,词尾多有后缀;句中常有语头、镶中和缀尾,说话常省略某些词语 。林州话对多音节词的首音节词读得沉重、响亮、节奏长,末音节词读得轻、低、节奏短:常因发音速度快,省略或轻放读个别词的声母、韵母,听起来好象改变了原来词语的音节 。

         林州话和河南话竟然不属于同一语系:典型的河南话属于中原官话,而林州话则属于晋语。 "晋语前身应该是汉代扬雄《方言》提到的"赵、魏之西北"方言。晋语的使用人口近5000多万(86年是4600万),其中山西约2000万(不含运城和临汾大部,运城话和临汾话属于关中系统)、内蒙古中西部、河北西部、河南北部各近1000万,陕北有300多万。晋语的最重要特征是有入声,这和北京的官话很不相同,晋语比北京话的语言特点古老很多,有学者戏称之为"北方话中的山里话""。 林州话,放在河南话,或者放在晋语邯新片中都是非常晦涩的,甚至因此林州人受到河南人的嘲笑。 而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位台湾语言爱好者发的帖子:"不久前,在北京开完会,我用闽南语与家人通电话。这时,站在一边的小李突然用他家乡河北永年的方言将我说的一番话复述了一遍,并问我:"像不像你刚才说的话?"我惊异万分。小李又用他家乡方言说了一连串日常用语,并顺手拿起一张报纸念了一段。我更加惊奇了,他所说的话字字句句都是闽南腔!他说,河南省和河北省的部分地方都讲这种方言。" 这位网友经

过翻阅古籍、考察,划定了一些市镇,而林州也列其中。 他的研究唤起了我的一个记忆:高中时我是在上海读的,班上有台湾同学,高一联欢会的时候他曾经用闽南话唱过一首歌,其中有些词的发音确实和林州话很相似,而这些发音在普通话里都是找不到的,我当时只是有点模糊的感受,并没有往深处想。 在汉语七大方言分化树形图中可以看出,闽南语属于历史发展的第三层次,闽南语系闽方言的次方言。古中原政局动荡,掳杀四起,尤其是历经两晋末年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宋元之交的兵连祸结,形成了三次大移民潮。中原古风南移,古汉语在福建南部传播。据学者考证,闽南语至今保留了隋代以前的上古汉语的许多特点,例如有15个声母、89个韵母、7个声调以及连续变调现象特别显著,等等,在现今普通话里早已消失了的语言现象,在闽南语中依然可以寻见。 倒过来推,也就是说,林州话的古风同样保存较好。林州之所以能够把古音保存得如此完整也许是由于其地理原因:河南地处平原,林州位于太行山脉上,长期与外界阻隔,语言流通演化缓慢。 圣经上说洪水消落以后,诺亚的子孙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分住在不同的部落。当时天下人操同一口音,讲同一种语言。他们商量修建一座高通天高塔,以便扬名天下,

不致分散居住在地上。耶和华便下界,弄乱了人们的语言,让他们语言不通,交际受阻,同心也无法同力;于是通天塔也就半途而废。人们只得按照耶和华的意愿,离开这座城池,分散到世界各地,讲着各自的语言。 现在全国州在推广普通话,全世界都在普及英语,人类文明的通天塔正在一层层加高,那么方言,尤其是如林州方言这样使用人数少、范围窄的方言还有它存在的价值吗? 我认为是有的,方言承载了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和地理变迁,从中可以读出很多有趣的信息,再求同的过程中,存异永远是必要的 林(县)州市地方虽小,可是就在这不大的地方却还有不同的方言。如南方的临淇,五龙,与北部的任村就不太一样。

阳光小子(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