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时期的临漳县(下)

家乡区县: 邯郸市临漳县

临漳历史上,战乱频繁,荒旱连年,旱涝虫灾,多次发生,瘟疫肆虐,盗贼蜂起·加之漳河泛滥,土匪四起,致使民不聊生。“草根树皮充饥”,“易子而食”,旧志书上多处专载·尤以明崇祯十三年为甚,因饥饿及瘟疫盛行,“民存者十之一二”。真可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日伪时期,土匪横行,山头林立,大股土匪十多个,小股土匪几十个。这些土匪为日军效劳,明抢暗劫,草菅人命,无恶不作。整个县境,朝夕恐惶,家无宁日a人们终日战战兢兢,一天到晚提着脑袋过日子。民国时期,人民生活多数是丰年半年糠菜半年粮,歉年逃荒讨饭者甚多,荒年卖儿卖女者有之。民国25年(1936年)全县当佃户者68635人,游民500多人,乞讨者300多人。人民群众衣服褴褛,长期不得温饱,苦难不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逐步改善,社会局面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临漳人民为改变贫穷落后的而貌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变。农民群众的收入逐年增多,吃、穿、住、用诸方面有显著改善和提高。全县居民一日三餐食细粮,吃粗粮的现象极为少见。居民的服装,无论质地还是式样花色,都大为改观。农村家家户户盖起了瓦房,建楼房者也随处可见。电视机、洗衣机、自行车及各种手表闹钟在农村已经普及,购置摩托车、电冰箱及高档家具者越来越多,小轿车也开始进入农家。199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62元。人民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城乡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全县人民正逐步向小康目标迈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临漳县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农业、工业、商业、乡镇企业、教科文卫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guomin(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