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王贞白“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感悟,可知时间是多么的可贵。如今我把一寸地的荠菜与十两黄金等价视之,绝不夸张。在我小的时候,每到雪域初融,大地回春之际,荠菜就会破土而出。还没等到其他杂草苏醒,就已遍布山野。而如今,踏遍山野也很难一见她的芳容。
荠菜,又名护生草、地菜、地米菜、菱闸菜等,十字花科,荠菜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田野、路边及庭园。以嫩叶供食。其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种多样,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荠菜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自古就采集野生荠菜食用,早在公元前300年尽荠菜的记载。
荠菜高30~40厘米,主根瘦长,白色,直下,分枝。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枝。基生叶丛生,埃地,莲座桥川眸美状、叶羽状分裂,稀全缘,上部裂片三角形,不整齐,顶片特大,叶片有毛,叶耙有翼。茎生叶狭披针形或披针形,顶部几成线形,基部成耳状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或近于全缘,叶两面生有单一或分枝的细柔毛,边缘疏生白色长睫毛。
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可见,荠菜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之高。
在我的家乡,每到农历三月三的上巳节, 就会吃荠菜煮的鸡蛋。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所以民谚中有这样一句话:“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荠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用来包饺子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小时候我就随姐姐一起到山上挖过两次荠菜来包饺子,那饺子的鲜美,让我至今难以忘记。可惜,现在家乡的田地都用来耕种或是被别人承包了,很难再找到鲜嫩的荠菜。唯有感叹:一寸荠菜,十两黄金,百味回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