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邢台九龙峡自然风光旅游区的四大理由
理由一:九龙峡被誉为“燕赵一景”,人间仙境,享有“太行自然风光明珠”之美誉。 理由二:九龙峡以峰峦叠翠,雄奇俊秀而著称。其间分布有形态各异的峰、峦、峡、瀑、潭、泉、涧、溪,九龙峡景色秀丽奇艳,十分罕见。 理由三:国家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有丰茂的自然植被,浩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地方特产。 理由四:每年景区都会举办桃花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桃花之中,人山人海。
罕见的幽谷奇峡
远古冰川时期形成的峡谷有60余条,其峡长均在1—4公里之间,最宽不过20米,最窄只有1.5米左右,形成多处“天井”、“石瓮”和长崖式“板山”等地貌形态,构成了华北地区具有垄断性的红砂岩幽谷奇峡群。
卓异的高山飞瀑
这里高山兀立,弯转起伏,气势宏伟,雨量充沛,植被丰茂,落差超过百米的瀑布四处,成群出现30—50米的瀑布30多处,是华北落差最大,群落最集中的瀑布群。
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据考证古邢国曾就在这里建都,是通往山西的要塞,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长城即为见证。古长城大门门首刻有“保定巡抚、大明兵备”修复长城的记载。两千多米的千年古夷仪栈道保存完好。九龙峡又名“龙宫”。相传,龙是由上龙宫的“龙泉”生出,并生九子,在此居住,观世音菩萨度化九龙成道升仙。景区雕有龙图腾和龙字的书法。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所在地。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浓郁的民俗风情。
九龙峡水门双千亩苹果、板栗生态观光区,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典型的山村民居、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农家小吃,上千种中草药材形成了三个民俗度假村,可同时容纳400名游客食宿。龙宫牌核桃、板栗、柿子、苹果等系列绿色有机干鲜果品产自这里,曾是党的“十六大”专用果品而闻名全国。
理想的休闲场所。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凉爽宜人,昼夜温差8—10度左右。太行山脊上的松林、草甸、山泉、野趣,可使人们一脚踏两省,尽览晋冀秀美的风光;营地、帐篷、篝火、烧烤,早观日出,夜闻猿鸣,是游客回归自然,享受自然,消夏避暑,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九龙峡奇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构成一幅幅雄伟壮丽、奇特迷人的画卷,可谓步移景异,四时有变。春天漫山桃花竞相争艳,可使你领略高山春天的气息;夏日高山飞瀑,泉水潺潺,清幽凉爽;秋来硕果挂满枝头,黄栌、五角枫将大山妆扮的五彩缤纷,让人倍感丰收的喜悦和大山秀美;冬至瑞雪素裹银龙飞舞,百丈悬崖上的冰挂令人惊叹不已。在仲夏酷暑,邢台九龙峡旅游区已启动仲夏山水旅游节,仲夏赤日高悬,大地流火;走进九龙峡,茂树遮天蔽日,溪水潺潺;老远就听到轰鸣声,只见老龙潭瀑布如银河倒挂、链悬九天,冲入潭中,溅银散玉,湿人衣衫,在峡谷中漫游,逆流而上,蜿蜒溪水,脚边淌过,不知名的野花随处可见,姹紫嫣红,偶有小鸟啾啾欢鸣,飞过头顶……,整个九龙峡清幽凉爽,妙趣无限。
景区主要景点:
●老龙潭和老龙潭瀑布:是进入旅游区后的第一个焦点,置石质桌凳。种植核桃楸等当地树种,清幽凉爽。老龙潭瀑布,落差100余米,是九龙峡旅游区的精华景点之一。
●蟠龙峡为原始次生林区域,区域林木茂密,倾听鸟语水鸣感受自然生态妙趣。
●山葡萄园
利用自然生长山葡萄,形成一条山葡萄长廊,成为夏季灼热阳光下的一片绿荫。
●老龙潭
老龙潭由龙宫瀑布凿蚀而成,潭周边人工雕筑的巨龙,表现手法抽象,像长在崖壁上的一条岩脉,腾云飞舞气势磅礴。
●响水套
在旅游区大门口能看见,为响水潭瀑布,响水套主要是因为响水潭瀑布命名,由于瀑布落差达100余米并发出巨大的声响。另外还有蟠龙峡二级瀑,水韵三叠多处瀑布。
峡谷区
由于地形切割破碎,峡谷排布成群,地形上处在二栈以上至三栈之间,海拔大约900—1300米,为峡谷密集发育区,是旅游区观光游赏的主景区,景点主要有:
●卧龙湾、卧龙潭、卧龙石、天井和天书崖:虬龙峡与服务点之间为一段南凸的弧形峡谷,两侧崖壁高达150米,是最雄伟的峡谷段,峡底有水潭,命名卧龙湾、卧龙潭。潭旁有一巨石,名卧龙石。卧龙湾由于崖壁紧合,仰望呈天井景观。这里峡壁石英岩层各层岩性成分不一,颜色有别,差异风化后形成如书页相叠的厚书,命名为“天书崖”。
●龙岩廊:峡谷南侧由差异侵蚀软岩层,凹进面形岩廊,长200余米, 宽3-4米步游道整治岩廊,雕刻有历代龙子的演变,历代文人、帝王的龙字书法。被称为华夏第一廊。
●将军把门和龙女峰:螭龙峡与虬龙峡之间,峡谷缩窄,两侧柱状山崖壁立峡口,似两将军把门,故名。 ●观音洞:位于蛟龙峡口西侧主峡南崖壁下方,高出峡底近20米,有石阶上至洞室,洞深20米左右,是沿节理密集带差异侵蚀而成的岩洞。洞内奉供观音菩萨,故名观音洞,洞的对面大山成莲花状,故称莲花台山。此段峡谷成宝瓶状,故称宝瓶峡。宝瓶、莲花台、自然洞穴内雕刻的观音构成了景区与宗教相结合的景点。 ●三龙戏珠、龙凤桥:蜻龙峡口有一小型“离嘴山”,顶部浑圆,形同宝珠,正处于三峡相汇处,命名“三龙戏珠”。在自然景观的背景下有很强的形象感。在两个峡口有两个天生桥,又名龙凤桥。
●火龙峡——九瀑十八潭:龙凤桥之上长约250米的主峡两侧岩壁高达50多米,且多红色砂岩层,故名“火龙峡”。峡底有清溪常流,多岩坎而成串状瀑潭,命名九瀑十八潭,是旅游区最奇丽怡人的峡谷段。 3)北环游线及景点
●北环游线:由海拔1050多米的火龙峡西端(该景区西界)东北侧折返,沿山间栈道,经桃花栈、龙啸岭、凤鸣岭到蟠龙峡,一路顺蟠龙峡返回云梯,下到老龙潭。另一路由蟠龙峡北去,经红叶岭,沿古驿道返回营房台。
●桃花岭、桃花坞、桃花栈、咏花壁:北环线西段北侧山岭生长着成片的天然山桃,春暖花开,成为该景区初春赏花景观。
●龙啸岭和凤鸣岭:揽云亭:北环线到蟠龙峡中段南侧有孤突的山包,海拔1150米,是远观山景,俯看峡景及云海佳地,山顶建揽云亭。秋色亭:红叶岭山道,岭上建亭,命名秋色亭,供游客登顶停憩观红叶秋色。 ●红叶岭:位于蟠龙峡上游北侧与三叠瀑沟谷之间,岭上生长着成片的黄栌,是景区秋观红叶之地。是邢台市乃至河北省有一定规模的秋观红叶名山。
●九龙泉:
晋永和四年,西域僧人佛图澄随石勒至襄国(浆水),有一年,襄国城泉水枯竭,全城水荒,其水暴竭。石勒问佛图澄。何以致水。澄曰。今当敕龙。勒字世龙。谓澄嘲己。答曰。正以龙不能致水。故相问耳。澄曰。此诚言非戏也。水泉之源必有神龙居之。今往敕语水必可得。乃与弟子法首等数人至泉源上。其源故处久已干燥。坼如车辙从者心疑。恐水难得。澄坐绳床烧安息香。咒愿数百言。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有一小龙。长五六寸许。随水来出。诸道士见竞往视之。澄曰。龙有毒勿临其上。有顷水大至隍堑皆满。 故本泉为九龙泉,万年不枯。
摘自《高僧传》
●九龙池、九龙亭:位于九龙泉之下,沿地势顺势而下,在步游路两侧以“岩石式跌流”的方式置景,建有两个平台。每台中有一池,上位台雕修一巨龙,盘卧成池。下位台池中建亭,亭台有九个石雕龙,九个石雕龙各喷泉水源取向上一级水池向池中喷水,故命之为“九龙池” 、“九龙亭”。
●桃花源:人工栽植樱花、各种高档观赏桃花50余亩,由于温差和气候的关系,大约五一左右开放,花期长于山桃花一起装扮着春天的九龙峡。
●观景平台:位于顶部大门下方十几米处的一处台梁,经人工平整而成,南北长60多米,东西宽20多米。可从此处向下俯览九龙峡峡谷,步游道由山下经此到顶部出口。
●山顶草原区:位于邢和公路南侧的冀晋省界处的顶栈栈面上,地形舒缓平坦,一万余亩的油松和数千亩草地分布在海拔高度1300米左右,东部视野开阔,观日出、探云海,是度假野营的良好居处。
●支锅岭长城明长城又叫“支锅岭长城”,建于明嘉靖21年,即1542年,呈东南、西北走向,设9级台阶折东缓下,再呈“弓”型弯曲向东南方向延伸至悬崖。除主城墙外,另有自关门西北侧向东南方向延伸的次城墙,将关门以东分成两个区域,完整的关口体系,给人以残缺美,供游客凭吊、参观。
●山顶桃花谷区:山顶上长着上万亩成片规模的山桃树,为汉家的山桃花资源,春天百花齐放,竞相争艳,是春踏春观花的好去处。
●板栗生态园区 该景区位于九龙峡核心区南侧,其范围大致与西坪沟流域一致,西接省界,南为孤山——夷仪山浆水镇界,北为支锅岭关——师傅寨山脊西坪沟与九龙峡的分水岭,东到八里丈东山,面积约13平方公里。
据《邢台县志》记载,唐代有法号志高的尼姑到此建庵,并在庵周围栽植板栗树(栗子),取音“利子”之意,到此祈佛生子(男孩),故历史上香火较盛。因该景区以东多片麻岩低山丘陵,适宜栗树生长,以后逐渐传至太行山中段山区,这里成为太行山中段栗树祖根。如今邢台县山区板栗成为一大果品产业,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村民不仅对栗树栽植有丰富的经验,而且对栗树有很深的“感情”。另外景区还有很多的民间传说,小白龙的传说,师傅寨的传说。
九龙峡是具有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考研究为一体的旅游地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