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之郑燮

家乡区县: 扬州市邗江区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着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是与蒲松龄、曹雪芹同时代的人,是清代著名画家和艺术家,作为扬州八怪之首,他的才华和性格卓尔不群,为后世所津津乐道。

郑板桥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私塾先生,所以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是典型的儒家文人,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可“达则兼济天下”的宏志,终没有实现,最终只能归隐,“穷则独善其身”。
他二十四岁考中秀才,四十四岁成为进士,和古代所有知识分子一样,考取功名,是一生唯一的追求,这条路,他整整走了二十年,但雄图壮志始终没能施展,他只能作七品芝麻小官。由于性格高洁耿直,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六十一岁归隐山林,从此便以卖画为生。

他一生清清白白作人,起先是刚正不阿的,后来发生了转变,起因是一次外出,碰到一个糊涂老人,那老人请你留字,他写下著名的四个字:“难得糊涂”,并盖上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这引以为豪的大印,旁边又题:“作聪明人难,作糊涂人更难,由聪明转为糊涂是难上加难”。那老人也盖了个印,此印一出,郑板桥肃然起敬,原来印上是“乡试第一,会试第二,殿试第三”,而郑是从未参加过殿试的。

郑板桥是大明白人,却写下“难得糊涂”,这其中有大智慧,所谓大智若愚,真正的聪明人,是没有锋芒毕露的,这是明哲保身的道理,可以说是立身的根本。后来他画的“兰花荆棘图”,就是体现了藏垢纳耻、善恶兼容的思想。
是啊,人世间,向来是光明与黑暗并存,君子与小人同在的现实。
当时的封建时代,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郑板桥是敢于把画明码标价的第一人,这是前所未有的,能把画当成一种商品,这无疑是思想意识的进步。

夸张玲玲(2014-05-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