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地区农村在春节有贴窗花的习俗。蔚县剪纸享誉中外,民间叫窗花。150年前,蔚州人民首创了剪纸,后改剪铰为刀刻,变单色为点彩,创造了“五彩剪纸”。蔚县剪纸品种上千,尤以脸谱、戏曲人物、风景风俗、十二生肖为传统名牌,深受张家口各县群众喜爱。春节前,无论穷富,家家贴窗花。过节窗户上新糊上白白的麻纸,贴上五颜六色的窗花,太阳照在窗户上,给人以美不胜收的享受,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家里所有的摆设擦拭一新,清水满缸。宽街窄巷,院里院外,无处不充满了喜悦,无处不洋溢着瑞气。除夕之夜,要把大年初一大人、孩子们穿的新衣服,从箱柜里取出来,准备第二天穿。因为初一五更后不得开箱开柜,也不得揭瓮掀缸,免得放走了“金马驹”。虽然,“金马驹”是看不见的意念,但穷怕了的人们相信有“金马驹”,只要大年初一保住了“金马驹”来年才会时来运转。晚饭依各自条件整席摆宴,酒肴果品,尽其所有。到时儿童向长辈叩头,谓辞岁。饭后包饺子,以备大年初一早餐。入夜灯火辉煌,通宵不熄。多彻夜不眠,闲谈玩赌,为“守岁”,俗称“熬年”。除夕夜里,村里所有的大庙院子里,都要拢起一堆“旺火”,火势熊熊,火光冲天,划破黑暗,映红一片美丽的夜空。拢“旺火”的习俗起因已无从考证,有一种传说是,因为在这片古老的地域中,曾有过北方的游牧民族或因战乱,或因寻找栖息地,由北南迁,在此与当地人杂处交融,通婚繁衍,所以传来了游牧民族夜扰“篝火”的风俗,久而久之,渐渐演绎成过大年拢“旺火”的习俗。拢“旺火”,就是在院子里码起一堆谷草(或菜籽杆一类的柴草),将其点燃起来,点燃后放进一把柏树枝,或放进一把食盐,以图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企盼新一年的光景过得红红火火,有声有响。家家户户拢起“旺火”,此起彼落烧红了天,烧红了地,烧去了晦气,烧来了兴旺,烧来了来年美好的希望。有的村庄还要雇一班吹鼓手,在村子中心处的庙院里,围着“旺火”堆,彻夜击乐吹打。是日凌晨,老幼都穿新衣,家家摆设香案,供奉神龛,焚香点烛,男性成员在案前叩首,庭院点旺火,放鞭炮,统称为“接神”。接神先后就喜神所在方位施礼叩拜,并拜四方诸神,天地、财神、灶君、神主。天微明,邻居街彷互相拜年,对宗族长者行叩拜礼,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平辈互相作揖问好,拜年后阖家欢聚,品尝瓜果茶点,共叙家常,以庆团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