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书院创建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是江苏省最古老的书院之一。主建筑为蝴蝶厅(外形似蝴蝶,故名)。书院西侧有960多年的古银杏一株,枝繁叶茂,传为胡瑗手植。高远而博大,精深而亲切,古老而鲜活,泰州诸多遗存中,安定书院最为厚重,最有智性,又最具怀古追圣的震撼。说它高远而博大,是因为,这里诞生的“至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育理念,演绎千年,闪现着不灭的光辉;
说它精深而亲切,是因为,这里是北宋理学先驱、著名教育家胡瑗的讲学故址,“明体达用”的“湖学”精髓,根系海陵,风行天下;说它古老而鲜活,是因为,这里承传源远流长的“教育基因”,贡献了一大批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企业家等栋梁之才。
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泰州就在泰山左侧建安定书院,是江苏省内最古老的书院之一。最初,泰州奉祀胡瑗的祠堂就在安定书院内,清初才在书院中自成院落。明嘉靖初,安定书院移位现址后屡经扩建,至清光绪间颇具规模:有大门三间及左右八字墙、东西过街辕门、客厅、东西执事厅各一进、斋舍三进、藏书楼一座。中国古老书院,大多建筑精致,环境优美。安定书院的东执事厅与客厅,回廊相连,四角飞翘,形似蝴蝶,又称蝴蝶厅。客厅后,建环碧亭、辟荷池、架板桥,具园林之胜。书院既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也以陶冶情操、培养品德为归依。美,不仅可以启迪文思,更有人格塑造潜移默化的功用。
和先贤一样,建筑亦呈现出一种精细厚实的风格。如今的安定书院前后两进,它是简单的,又是丰富的。这里的每一幅图、每一块匾、每一副联……都值得细细品味、慢慢咀嚼。“精忠上仰将军岳,正学前瞻教授胡”,书院前厅这副板联意味深长:向北仰视,泰山顶上岳武穆祠巍然;向前探寻,蝴蝶厅内胡安定像凝重。后厅的对联“随铸匡时器,分方振铎音”,道出了胡瑗办学的特色:“因材施教”、“分科教学”,当时不同凡响,至今余响未绝。“报来尺素见平安,投涧传称人所难。”乾隆在泰山一首题诗中的句子见出了胡瑗专心致志的治学精神:20多岁时前往泰山栖真观,与好友孙复、石介同窗共砚10年不归,每有家书见“平安”二字便不展读而投于山涧,泰山才有了“投书涧”的景观———“胡安定公投书处”。“竹声度调”亦非虚话,新华社的报道显示胡瑗还是一位“长于音律,通晓古乐”的音乐家:与阮逸共同设计钟磬,成功制造出第一套实现管口校正的律管定音器,并著有《景祐乐府奏议》、《皇祐乐府奏议》、《皇祐听乐图纪》等。
庭院依旧,花木更盛。胡瑗当年手植的一株银杏树,承负千年风雨的荡涤,见证千年沧桑的变迁,它在执着的坚守中硕果累累。浸染书院浓郁的儒风学气,古老学堂的悠长韵味同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一脉相承,当会更加根深叶茂、诗意盎然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