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晋剧进入张家口以来,始终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它在张家口文艺发展史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 据史料记载,晋剧在张家口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清朝以来,张垣逐渐成通商要地。这一时期,随着晋商的不断涌入,山西梆子随之进入了张家口,逐步成为张垣主要的戏曲剧种。看戏,成为当时一项时髦的业余文化活动,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这一时期,由于演出市场的需求旺盛,名伶辈出,好戏连台。最著名的有侯俊山的《打金枝》、刘德荣的《算粮登殿》、李子健的《英杰烈》、刘明山的《三娘教子》、王玉山的《祭椿》、张宝魁的《凤台关》等。
京张铁路的开通,促进了张垣戏剧事业的繁荣。从上个世纪20年代以后,京剧、河北梆子、评剧等先后来到张家口,为张垣戏坛再添新风景。云飘香的《玉堂春》、黄智斌《南天门》让张家口人初尝了京剧的味道。此后,马最良、俞鸿岩、李世芳、毛世来、谭元寿、李少春、袁世海、高玉倩等优秀的京剧艺人纷纷来张,演出他们的拿手好戏。精彩的演出,常常把戏园子挤得水泄不通。评剧表演艺术家赵丽蓉17岁时以《杜十娘》为张家口老百姓所熟悉和喜爱,之后的《杨三姐告状》让赵丽蓉的名字在张家口又一次引起轰动。而蔚县秧歌在三十年代成功进入张家口,以风趣的表演、悠扬动听的唱腔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抓住了观众的心。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家口被誉为“文化城”,老解放区的众多文艺团体云集张垣,戏剧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文艺活动。给观众全新感觉的解放区话剧、歌剧、秧歌剧深受群众欢迎。1945年10月12日在张家口广场演出《血泪仇》时,到场观众竟达1万人。著名歌剧《白毛女》在张家口的首演更是盛况空前。
郭寿山、筱桂桃等是又一代土生土长的晋剧艺人的代表人物。全国解放后,成为承上启下、光芒耀眼的晋剧明星。他们与年轻演员一起开创了张垣戏剧舞台的辉煌时期。《蝶双飞》、《绿判官》、《铡赵王》等一大批新剧目,让观众耳目一新,反响强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