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辉煌的农村电影文化

家乡区县: 保定市安新县

这一阶段,农村电影文化从无到有,在农村落地生根,生枝长叶并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英雄儿女》《上甘岭》《铁道游击队》《白毛女》等一大批影片深入人心、影响深远。
十年动乱冲击了电影。电影队不能正常活动,电影文化禁锢在八个样板戏、老三战(《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和一些适时的激情影片之中(如《决裂》)。观众无不怀念过去那些脍炙人口的电影,从哼唱电影插曲转化成大唱样板戏,《语录歌》压倒了一切。
随着“四人帮”的倒台,电影文化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后,大批优秀影片被解放了,安新电影文化鲜花盛开。县城里唯一的电影院尽管当时已经变成了露天影院,观众依然络绎不绝。原来的一千个座位已经不能满足观众需求,只好加站票,夜里多加场次。朝鲜宽银幕影片《卖花姑娘》连映五天,每晚三场,每天都放映到次日凌晨1点半,场地内2000人,场外还有两三千人等待着。面对着热切盼望电影的安新人民,如不改变视听条件,怎么对得起他们?1979年,电影公司积极筹建新电影院,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下,筹措资金四十多万元,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1982年8月,容纳1140人的标准电影院正式落成。安新县城新影院的落成,以首映《少林寺》为典礼,盼望已久的全县观众,从周边三十里蜂拥而来,县城沸腾了,满街车堵人拥,**、交通部门不得不派出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影院从清晨五点开始放映直到半夜方才结束,每日放映七八场。影院的红火带动了交通、服务、商业等部门的发展,过去清冷的西大街现在商铺林立,经济空前繁荣,展现了电影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院居高占领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认真执行党的宣传宗旨,配合建党70周年活动,大力宣传放映主旋律影片,如《巍巍昆仑》《开国大典》《大决战》等,每天影院都组织放映5-7场,场场爆满,每部影片都连续放映3天以上。这些主旋律影片将人们带回到浴血奋战的创业年代,革命先驱为民族、为国家英勇奋斗的历史形象深入人心,人们发自内心的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只有听党的话,坚定地跟党走,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振兴中华,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不辜负先辈们。

高盼(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