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教育科研

家乡区县: 保定市南市区

建印书局

官刻印书局

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在城内建官刻印书局,约有200多名员工,为直隶较大的印书局,曾印《畿辅通志》《保定府志》《清苑县志》和《四库全书》的一部分,八国联军侵保时废。

创办协生印书局

1926年,清苑人张培植在保定西大街创办协生印书局,除育德中学旧址

印刷课本和报纸外还负责印刷中国共产党北方组织的文件和马列著作,出版单位署名“人民出版社”或“北方人民出版社”。1934年由于叛徒告密,协生印书局被国民党保定行营查抄,张培植被逮捕关押,1936年释放政治犯时获释。

创办学校

光绪二十四年(1898),直隶总督在城西南灵雨寺创办畿辅大学堂(直隶高等学堂),为保定第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光绪二十八年五月(1902),袁世凯在保定练新军,设陆军速成学堂和将弁学堂(后改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师范学堂、巡警学堂等。三十年设立农务学堂,三十一年设立直隶学堂、法政学堂,以及测绘、军需、马医、医务等学堂。三十三年设直隶全省警务学堂、崇实中学、直隶女学堂。

陆军军官学校

保定陆军军官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保定军校广场图片

位于保定市区,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1912年至1923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不少人成为黄埔军校教官。在国民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军校学生,如蒋介石、叶挺、陈长捷等。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千六百人获得将军头衔。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成为国家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

河北农业大学

1902年直隶农专(农务学堂)、医专(原医务学堂)、法律、法政、高等师范学堂合并,建立综合性的河北农业大学。

育德中学

光绪三十三年(1907)陈幼云等同盟会员在保定创办育德中学(保定育德中学),培养青年先进分子,并作为河北省同盟会的机关驻地。民国6年(1917),育德中学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李维汉、李富春为第一班学员,刘少奇为第二班学员。宣统元年(1909),又创建直隶第二师范学堂(就是现在的保定学院,旧址是保定十七中)、清苑中学堂和盲哑学校。

日占时期

1937年9月24日,日军侵占保定。1939年伪河北省公署由天津迁保定,日军不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出动“扫荡”,残酷屠杀抗日军民。日伪还于1944年以保定城关及附近村庄成立保定市,并建立伪保定市公署。

抗战之后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中华民国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保定。1947年10月,中华民国河北省政府开始由保定迁往北平。

科学研究

保定市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拥有各类人才资源总量40余万人,市区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量居全省首位;全市拥有各类企业研发中心100余家,省级以上27家,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1家;拥有博士后流动站3家、博士后工作站3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开发机构14家。此外10家驻保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和以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为代表的驻保高等院校与该市众多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研发体制,保定市政府与华北电力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中国电谷”。涿州、安国、高碑店、徐水、易县、满城6个县(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保定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涿洲新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高阳纺织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易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科技局星火办荣获国家科技部星火20周年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22所,在校生197.6万人,教职工13.47万人,教师10.34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10所,在校生21.6万人。

本科高校

华北电力大学(教育部直属、211工程)

河北大学(省部共建)

河北农业大学(省部共建)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司法部直属)

河北金融学院(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保定学院

河北科技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国家律师学院

保定广播电视大学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电网冀北电力公司直属)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省教育厅直属)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田雨佳(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