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矿城石拐之第一篇

家乡区县: 包头市石拐区

    201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你或许留意到一对母子——朱清章母子,是的,朱清章母子就来自于百年矿城——石拐。

    2013年5月16日,以全国道德模范朱清章为原型的电影《守候》在北京政协大礼堂首映。曲径的土胚巷、低矮的木门框、斑驳的小砖房、刺眼的文革标语......当剧中场景分毫不差地还原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的生活原生态,观众的好奇心被吊了个高,《守候》到底借了何方神圣,可以穿越时间是门洞,回到过去?

    也许,出乎所有包头人的意料,《守候》的取景地与我们近在咫尺。就在石拐区,静谧地存在着一座百年矿城,它涵盖了清末、民国、日伪、新中国“一五”期间、上世纪70、80、90年年代百年的历史,各时期的建筑遗址遗迹保存完整,保有量大,极适合拍摄各类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近年来,随着上世纪初建筑物的灭绝性破坏和拆除,“石拐区有百年矿城”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为炙手可热的影视取景地,《守候》95%左右的场景来此拍摄,《立春》、《天亮了》等多部影视剧也来此地借景。在镁光灯的闪耀下,沉寂百年的石拐矿城醒了,并星味十足地回归到21世纪的现代生活。

    包头市石拐区地处大青山腹地,素以“煤炭之乡”闻名于内蒙古西部区,清朝康熙年间,这里就有大规模的煤炭开采。

    1914年,时任晋西镇守陆军第九师师长孔庚在石拐境内创办了“漠南矿业有限公司",开启了内蒙古地区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石拐区煤炭生产销售形成规模。

    1939年日本侵占了石拐地区所有的煤窑,设立了”大青山炭矿株式会“,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名党绥远省政府在石拐大发窑设立石拐沟炭矿管理所,1949年绥远省和平解放,省政府成立石拐煤炭产销管理委员会,上世纪五十年代,包头煤炭筹备处成立,作为与包钢配套建设的”一五“计划国家重点项目——大青山煤田开发建设拉开序幕,石拐成为包头市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

王王王木木(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