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甲子
肉甲子”又称“一口香”,状如饺子相似,选料精细,皮质是用上等大米浸泡在米果柴树(又名倒吊树)灰水中,磨成浆水后在热铞中搅拌煮成淡黄色的灰水粄,然后做成一个个杯口大小,薄如纸般柔韧的粄皮子。馅心选用严格,新鲜瘦猪肉切片捣烂,配之以特产香菰丝、冬笋碎丝(无冬笋季节用鲜嫩笋干或甜麻笋),油炸尤鱼细比、少量切细的葱白,佐以上等酱油等调料,加微量薯粉和合,制成馅心裹在包皮中,捏成一个个椭圆形鼓胀胀,一只大小绣有花边图案的包子,装入蒸笼中,大火蒸十五至二十分钟,熟了端起。表皮光亮富有弹性,装入碗中加少量新鲜猪油或者说芝麻油,乘热吃之,皮滑肉香,脆口多味,风味特佳。上午九、十点钟,沿街各家饮食店和小摊上,品尝肉甲子的远近来客,热闹非常,个个吃得欢心。
苎叶粄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国少将刘永生回稔田故乡探亲。一日,将军到老接头户(交通员)家中探访,刚到大门口,便闻到一股扑鼻清香,走进饭厅,看见老少在饭桌前吃饭。主人见将军前来,热情地招呼:“快来吃苎叶粄!”将军伸手抓起一块,往嘴里送,此时,跟随将军进屋的警卫人员和医护人员见状,急忙对将军说:“首长,别吃!别吃!”将军大笑,边吃边说:“我是吃苎叶粄长大的啊!若战争年代有苎叶粄吃,那真有口福!”。
苎叶粄,客家人在春夏之交采取鲜嫩苎叶(麻科植物芦麻叶),经水洗煮烂捣碎,掺入糯米粉,并随主人的喜好添加糖或盐,制成饼状;也有制成饺子状,里面用瓜、豆、笋或肉等作馅,放入蒸笼蒸制而成的一种纯天然绿色小食。
据药书记,苎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安胎之功效。可治痢疾、淋症及丹毒、痛肿、湿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症。客家人很推崇这种大自然恩赐的美食。
近年来,随着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一些宾馆、饭店精制了一些苎叶粄,供客人品尝
油炸糕
每年刚入冬的清晨,在上杭县城各大街小巷便会传来循环不止的“油炸糕——唉——油炸糕”的叫卖声,渐行渐远。同时能闻到阵阵飘香,那就是油炸糕散发出的特有诱人香味。
上杭油炸糕的配料和油炸技术,有它的独到之处,别具风味。主料是用一定比例的上等大米、黄豆,浸泡后磨成乳白的浆水,大蒜取其白质部分,切成片撕成条状,投入浆中,加适量盐水,拌得均匀,另选精猪肉或牛肉,捣成肉碎子。街头小贩拎着装在白铁桶里的浆料,在路边支起油锅就可开张。待油锅中的油烧至八九成热,即将浆水盛入圆形薄铁皮瓢中,摊成碗口大小半寸厚,再撒上少量的猪、牛肉碎子,投入滚开的油锅中约炸三五分钟,至色泽金黄时捞起来放置在油锅上的铁架上,尽量让刚炸好的油炸糕中的油沥干。锅中的油以山茶油最佳,花生油、猪油次之。趁热吃之,香气扑人,质松味鲜,油而不腻。
油炸糕一般作为早晨佳点,刷牙洗脸完毕,吃上两个配碗热茶或肉片兜汤,浑身舒适,精神爽快,人们称之为“油炸糕洗脸”。油炸糕也是早餐配稀饭、豆浆的佳料。
无论逢年过节、搬家、请客办喜事、还是赶庙会、祭祖先等,只要是喜庆的日子,客家人都要吃油炸糕(大热天时一般取其他糕点代替),一方面因“糕”与“高”谐音,取其步步登高、高升旺长、吉祥富贵之意;另一方面取糕的形状圆与色泽红,祝愿合家团圆,日子红火。
民间还流传:油糕包糖五世其昌;油糕就酒越喝越有;油糕包葱大运亨通……这些古老的习俗,至今在农家仍很盛行。
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sevenxiu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07857884.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