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商丘围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务实发展,实施“东张西望”行动纲领,大力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走出了一条传统农区“拿来 捷径”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近年来,商丘抢抓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商丘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储备了后劲。2012年7月,商丘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商丘着力突出承接重点,着力完善承接载体,着力提升承接质量,着力优化承接环境,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以承接促发展、促转型,推动传统农业大市向新兴经济强市转变,为中原经济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示范、积累经验、探索路子。
(二)四区两枢纽一基地一中心。商丘结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提出了建设“四区两枢纽一基地一中心”战略定位:“四区”,即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化”协调发展实验区、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先行区;“两枢纽”,即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物流枢纽;“一基地”,即新兴工业基地;“一中心”,即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三)两高一低一提升。“十二五”时期,商丘提出了“两高一低一提升”的总体发展目标,即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豫鲁苏皖四省周边地区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每年在淮海经济协作区中提升1-2个位次。
(四)东张西望。商丘市委、市政府结合地理区位和发展定位,提出了“东张西望”的对外开放战略:“东张”,就是向东张开双臂,积极对接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西望”,就是向西眺望郑汴,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成为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
(五)拿来﹢捷径。商丘市委、市政府以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为契机,提出了“拿来﹢捷径”的发展模式:“拿来”,就是科学实施“拿来主义”,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让更多的项目落户商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捷径”,就是借鉴经验,汲取教训,不走错路,少走弯路,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持续探索传统农区跨越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变边缘为前沿、变传统农业地区为新兴工业地区的“两个嬗变”。
(六)一言九鼎,实干兴商。2013年8月,“一言九鼎,实干兴商”被确定为商丘城市精神。一言九鼎,此语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本意是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到现代,演变为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喻示厚德诚信、尚德包容的涵义。实干兴商,与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相一致。“一言九鼎,实干兴商”,既包含了“三商之源”“华商之都”的特色历史传承,又体现了传统农区加快发展的鲜明时代特征,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识,铸就了凝神聚力的精神盾牌,最大限度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力,成为推动商丘发展的强大力量。
(七)金三角。为提升商丘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商丘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商丘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中央商务区、中心火车站和商丘古城为“金三角”的、“三位一体”推进,联动互促、交相辉映的战略建设格局。中央商务区,形成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区,打造商丘现代服务业增长极。中心火车站,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推进,努力建成中原地区规模大、功能全的客运枢纽站,提升商丘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催生高铁经济发展,推动商丘加快进入“高铁时代”。商丘古城,立足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加大保护建设力度,使其成为商丘的历史文化名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