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思扬人非常重视文化,经商有钱就设私塾、办书斋、兴学堂,当时全村就有龙光书室、登云书室、挹华学校、关西学堂、大学堂、许氏书室、芝兰书室、养正山房、金瑞书室等十多间的书室。村人认为入仕为官是光宗耀祖,福荫子孙的义举。据皇思扬村四姓家族残存的族谱记载,清朝年间,皇思扬村考取二十多位进士、举人,官居六至二品不等,每出一位举人,村里就会树立两条举人石柱,并注明年号、科名,以彪炳青史,激励后人。古村幸存的30多对石柱,正是学子们闻鸡起舞,寒窗苦读的身影。这其中,最令村里人自豪的是萧凤来和萧宪章,村里人一直把他们作为几百年的谈资,视为村中的典范。
萧凤来,乾隆四十九年进士,任广西右江总兵,因屡立战功,官至二品,他崇高尚节俭,严以律已,虽为武官,却颇具儒士风范。官品为人深得同僚敬重。嘉庆二十年,适逢其父母八十大寿,且五代同堂,嘉庆帝恩准兴建牌坊以表彰其功德。此牌坊为四柱三开间石楼,正门有嘉庆帝钦锡“圣旨”“恩荣”和“介寿诒谋”的楷体,石柱上有精美的龙凤花鸟浮雕,前后置有石狮和石鼓,工艺讲究,它是古村走至全盛的里程碑;
萧宪章,于咸丰年间为官,有御赐三角令旗,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其名令刁恶之徒闻风丧胆。为官期间,曾为平息一宗恶性械斗散尽家财。古村现存两道咸丰十一年圣旨,就是颁给萧宪章母亲和祖母,以表彰她俩对子女的教育深明人世大义。康熙至咸丰期间的皇思扬先民们,总是以习武人的仗义豪情,修路造桥、赈灾和化解械斗,为四乡八里所津津乐道。或许,身体上的强健与精神上的强健紧密相联,这几代皇思扬先民,散发着一种人格的魅力,为村人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萧运开,乾隆四十四年已亥科中式第十四名举人,住兵部差官即用卫守府,诰授武德佐骑尉。
萧敬开,同治十年诰赠武功将军,赏戴二品花翎,光绪十二年例封文林郎。
杨秉智,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丁酉科中文举人截选浙江省任知府七品官。
杨元善,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癸卯岁科中武举人。
许景云,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壬午科武举人。
郑蔚章,道光年间举人,后捐功名,任惠州府都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