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我们农民跟城里人一样,住的是小洋楼,走的是水泥路,做饭用的是天然气,致富有门路,养老有靠山,生活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渝北区古路镇兴盛村“孝悌苑”村民郭方模谈及现在的生活,喜悦之情洋溢在脸上。
走进古路镇兴盛村“孝悌苑”,一幅和谐优美的画卷展现在眼前:房屋整齐规划,路面干净整洁,民风淳朴和谐……给人一种“村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感觉,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今年,古路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按照“六个原则、四个统一”的思路,打造“孝悌苑”新农村居民聚居点,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幅多姿多彩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摘掉贫困帽,驶入发展快车道
古路镇兴盛村紧靠渝邻高速草坪出道口,与统景镇接壤。全村有757户共2046人。由于地理、历史、交通等原因,该村曾是市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村民住房十分简陋破旧,土坯房占到了全村房屋的70%以上,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随着渝邻高速、新草统路相继建成通车,兴盛村才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009年——2012年,通过实施整村脱贫计划,交通、饮水、有线电视、通讯等条件大幅改善,逐步形成了白酒生产、优质水果、林下养鸡、红枫基地四大支柱产业,该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2014年兴盛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00元。
“受传统耕作方式和地形地貌的限制,兴盛村的百姓居住比较分散,为使村民实现从散居到集中居住的转变,只有让他们从原始的耕作方式中解放出来。”古路镇镇长陈华说道,该镇以土地集约化为基础,引进红剑酒业、九众生态农业、好景生态农业、治瑞农业等四家企业,流转土地近5400亩,惠及8社229户,长期解决当地在家的104名村民就近就业。“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土地集中经营,使传统养殖业为主的农民逐步转变为在附近企业就业的产业工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升,这也为修建‘孝悌苑’农民新村奠定了基础。”
2013年10月,“孝悌苑”开建,总设计户数108户,总占地面积27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916平方米,包括住宅区以及公共建筑区。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并完成了房屋分配工作。
户型设计多样化,满足居住需求
据了解,“孝悌苑”居民新村住宅以2-4层民居建筑为主,户型设计多样化,包含A、B、C三类不同户型住宅。新村住宅多为南北朝向,在满足居民日照间距、通风等需要的同时,还充分节约土地及空间,提高了居住区的整体环境和经济效益。此外,为避免住区内过分单调,该镇将原有自然资源引进村落,住宅前后采用矮绿篱、花卉等基础植物,打造出以“自然和村庄”为主题的生态型新农村。
在户型A住宅区,记者看到住宅套内分区明确,室内布置紧凑,古路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设计尽可能减少开向起居厅门洞的数量,走道短捷,提高面积的使用率和舒适程度。两栋A户型住宅下面两层连通,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最下面的一层作为公共服务中心,能够保证居民的停车、农作物的晾晒以及做红白酒席能有足够场地;第二层为便民生活超市,为“孝悌苑”以及周边居民提供服务,同时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发展为新农村的建设标杆,这背后离不开古路镇党委党政府的努力。陈华介绍,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该镇通过印发宣传册、召开院坝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向村民宣传农民新村建设各类政策、操作方式及对村民的益处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新村选址、户型设计、建设工程的招投标、房屋建设质量监管以及房屋的分配方式等重大事项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听取群众意见,由政府指导村民代表开展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减少了实施中的各类矛盾。”
整合项目支持,让村民享受优惠
据介绍,当地农民购买孝悌苑内的住宅单价为1300元每平方米,其中1200元为建设单价,100元为土地租金及水电、有线电视等安装费用。在政策范围内,该镇积极整合各类项目支持,让村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其中B户型住宅区,每户只要出资12万余元就能拥有套内面积近100平方米的新村住宅。
目前,孝悌苑实现了“五通”“四集中”和“三配套”,“五通”即通水、电、气、交通和网络;“四集中”即孝悌苑聚居点集中配有乡村酒店、超市、农贸市场以及公共活动中心;“三配套”即孝悌苑周边配备有25盏太阳能路灯、小区绿化以及垃圾处理系统,缩小城乡差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