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

家乡区县: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辽代金带扣

“呼伦贝尔不仅现在是内蒙古的一个最好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最好的草原。这个草原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游牧民族: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又都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历史上的青春时代。”这是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1961年夏访问了呼伦贝尔之后所作的一个科学结论。

呼伦贝尔见诸史籍最早的是东胡。公元前209年匈奴人统一北方草原,呼伦贝尔地区属其三部领地之一左贤王庭辖地。

东汉建武二十五年鲜卑与东汉“通驿使”,这是公元49年。此时,鲜卑人已经走出森林,生活在海拉尔河、伊敏河、根河、额尔古纳河流域以及达赉湖畔,并发展为强大的部落联盟。公元4世纪,鲜卑人进入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鲜卑人余部,在此后的数个世纪,和突厥、回纥、黠戛斯、乌古烈诸部落相角逐与融合

北魏时期,大兴安岭东有乌洛侯等室韦诸部,岭西有地豆于等室韦部。

隋时,室韦分五部,生活于呼伦贝尔的是北室韦、钵室韦和深末怛室韦。

唐时,室韦分为九部,居嫩江(那河)沿岸的为达末娄部、达姤部,乌罗浑部和黄头部;居大兴安岭以西者为:居俱轮泊(今达赉湖)南的乌素固部、移塞没部塞曷支部和鲜部(黑车子室韦);居额尔古纳河沿岸的西室韦部、大室韦部和蒙兀室韦部。

7-8世纪,突厥人和回纥人先后进入呼伦贝尔岭西地区,这里一度成为突厥和回纥的东部边地。9世纪末和10世纪初,岭西逐渐成为乌古烈和塔塔儿人的驻地,岭东成为契丹人的势力范围。

10世纪初至12世纪,呼伦贝尔属辽;12世纪初至13世纪初,这块土地属金。

成吉思汗先祖蒙兀室韦部在额尔古纳河流域日益成长壮大起来后,公元8世纪他们西迁到斡难河、土拉河、乌尔逊河发源地肯特山地区。当成吉思汗登上汗位后,他又重返呼伦贝尔,从塔塔儿人手中夺取了呼伦贝尔。成吉思汗最终统一了北方蒙古高原。统一的、强大的蒙古民族,也在这一历史时期形成。蒙古帝国建立后,1214年,成吉思汗将呼伦贝尔先后分封给他大弟拙赤·哈萨尔(故城在今额尔古纳市黑山头),二弟赤温·额勒赤及德薛禅家族,三弟帖木哥·斡赤斤弟(故城在今鄂温克自治旗辉河)。

1368年明朝建立后,元顺帝退守蒙古高原。呼伦贝尔大兴安岭东麓为蒙古阿鲁科尔沁部牧地,岭西直至尼布楚的广阔草原为蒙古四子、乌拉特和茂明安部游牧地。

明朝,呼伦贝尔地区由努尔干都指挥使司下设的一些卫、所管辖。

米锡玲(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