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事-“我的名字”(下)

家乡区县: 黄岛区

(接上文)

芏子口村
位于胶南市区西7.4公里处。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李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因地处山口,并生有一种茳芏草,故名芏子口(芏:当地方音读zhun )。除李姓居民外,尚有邓姓、张姓、冷姓、赵姓、薛姓、徐姓、王姓等少数居民。

挪庄村
坐落于办事处西南4公里处。据传,明末薛姓从附近埠头(村)迁此立村,因在埠头(村)前面,故名前埠头。清末,埠头遭受水灾,住户挪至此处,遂改名挪庄。现居住有薛姓、王姓、崔姓、于姓、徐姓、肖姓、董姓、杨姓、万姓、张姓等姓居民。

珠山街道
燮里村
位于胶南市区,珠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9公里处。据传,明初,郭姓从小云南迁此立村,因地处河边(现风河)一块斜型地里故名斜里。后因遭受水灾,村庄移至今址,并以“斜里”的谐音演化为“燮里”。除郭姓外尚有赵、刘、薛、张、李、殷、唐等姓居民。

汕上村
位于珠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以西6公里处。据传,明末清初,王氏先祖兄弟七人来胶南,四世祖王世祥迁居汕上。汕上原名小北庄,后因三面环山,东方向海,渴求有水,故改名为汕上村。

红石崖街道
南茔村
位于红石崖街道办事处南,距驻地3公里,居住着隋、张、解等5个姓氏。明永乐18年(公元1420年),隋姓从山西迁来看坟立村,因解姓坟墓在村南,故称南茔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一直延用至今。

大场镇
雹泉庙村
位于大场镇驻地东北2.1公里处。据传,明末,泊里红石村的陈辉和塔山店子村的刘玉迁此立村,因村里有一雹泉庙,故名雹泉庙村。在庙门口处有两棵四人合围的“植物活化石”——银杏树,传说,当年乾隆私访到此,曾亲笔题匾“歇马亭”。村里除陈、刘两姓居民外,还有张、李、郭、程等少数居民。

西老窝村
位于大场镇驻地西3.5公里处。据传,清朝康熙年间,徐昌从今大场村迁此,因当地全是竹园、树林,树上的乌鸦很多,故名老鸹窝村,后因在前老窝西侧,改名为西老窝村。90%以上为徐姓,还有少数安、陈、丁、刘、王、李姓居民。

坊上村
位于大场镇驻地东北0.5公里处。据传,清初,该村及附近不少土地都是诸城“下门前”李姓大财主所有,李家曾在此设帐坊[房]管理佃户及收取地租,把周围韩、闫、张、潘、石、程的佃户都迁来居住,逐渐形成村落,因李家在此设帐坊[房],故村名为坊上。

六汪镇
劝礼村
位于六汪镇政府驻地东4.7公里。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刘显真、刘显辉兄弟二人从贵州甜水井迁来立村,因环村皆山,故名圈里。据民国版《增修胶志·疆域》记载,清朝道光及宣统年间,称圈里,民国时称圈里庄,解放后雅化为劝礼。除刘姓居民外,尚有张姓、周姓、赵姓、单姓、杨姓、李姓等少数居民。

石牛卧村
位于六汪镇政府驻地东北2.6公里处。据传,明万历八年(1580年),王森由今珠山办事处汕上村迁来立村,因有一废窑,地势低洼,顾名舍窑洼。民国间,嫌原名音义不好,以附近大石形如卧牛,改名石牛卧。有王、杨、张、李、马、唐、刘、陈、赵、栾姓居民。

丰美庄村
位于胶河经济区驻地正东3公里处。据传,明末钱姓由山西迁来立村,因有凤凰落此处之说,故取名丰美村,亦称丰美庄。清朝乾隆年间钱姓犯法,满门抄斩,改称钱家空,后因谐音演变为前家空。1988年因村名不祥更名为丰美庄。有于姓、王姓、马姓、邵姓、李姓、申姓、管姓等姓氏居民。

芹口村
位于胶河经济区驻地东南1.5公里。据本村庙碑记载,明初张、李、孙、刘、陈五姓迁来立村,因村内河道弯弯曲曲,取名河曲庄。清嘉庆年间,村民擒获朝廷通缉的一大贼寇,胶州官府为表纪念,赐村名“擒寇”,后演变为芹口。

不过涧村
位于六汪镇驻地西5.1公里处。村内有一棵近500年树龄的国槐,树干直径达2米,树身中央有一空洞,可容纳2名儿童在里面玩耍。据传,明崇祯三年(1630年),武、管、张三姓从今胶河乡前立柱村迁来,在山涧旁立村,屯垦荒地,取名丰兴屯(又名西屯)。民国时屯废,因涧中野鸽群栖,改名鹁鸽涧,又因道路难行,音转为不过涧。民国时称鹁鸽涧。

张家楼镇
秋七园村
位于张家楼镇驻地以南0.5公里处。据传,明初崔、逄两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因崔姓多,取名崔家庄。清道光年间,分成两个村,称东、西崔家庄。又因此地多臭齐树(枳树),亦称臭齐园。日伪时期两村连在一起,统称臭齐园。解放后,雅化为秋七园。以崔姓为主,此外还有逄姓、张姓等。

成家村
位于镇驻地以北2.5公里处。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姓从江苏海州迁此立村。因村内有河,水浑浊,故名黄河庄。后河道改至村外,以此地遍生黄蒿,改称黄蒿庄。民国初曾改称黄家庄,后以吉祥字改为成家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更名为成家村。有王姓、张姓、陈姓等居民。

海青镇
甲旺墩村
位于海青镇驻地东南5公里处。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宋姓从江苏迁此立村。因此处有古墓葬八座,相传为王侯葬地,又因有烟墩,故名八王墩。民国时演变为甲旺墩。除宋姓迁至东北外,尚有赵、王、徐、李、陈、张、詹、于、姜、任、曲13姓氏。

玛琥沟村
位于海青镇驻地西北2.5公里处。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徐氏祖先由江苏海州移民至此。因此地盛产玛瑙、琥珀,故名玛琥沟。徐姓、鲁姓为村中大姓,另有李姓、冷姓等少数村民。

藏南镇
莱旺村
位于藏南镇驻地西南4公里处。据《孟氏族谱》记载,明隆庆年间孟氏六十代孟承柱率子孟宏尧等,从今大村镇大尧(原名孟家窑)迁此立村,因早有一沫姓居此,又因有水汪,故名沫汪。清初,雅化为茉旺。除孟氏居民外,尚有张姓、程姓、王姓、赵姓、丁姓、刘姓等少数居民。

七亩地村
位于藏南镇驻地东南4公里处。据传,明初徐、陈、丁等姓从江苏海洲迁此立村,因此处地处零散,最大一块约七亩,故取村名“七亩地”。

马栏村
位于镇驻地东3.6公里处。据传,清初张姓从今泊里镇崖家疃子迁此立村,因守卫海防的马兵常在此圈栏牧马,故名马栏。除张姓居民外,尚有徐姓、李、于、夏、尚、王、陈姓等少数居民。

贺吉沟村
位于藏南镇驻地西北4公里处。据传,明初程氏从江苏海洲迁此立村,因地有河水沟,夏季水急,故名“河急沟”。民国间用“吉”字改称“河吉沟”,1957年又改称“贺吉沟”。除程姓居民外,尚有陈姓、李姓、阎姓、王姓、刘姓等少数居民。

理务关镇
团结村
位于理务关镇驻地北6公里处。据传,明初张、戈两姓从江苏海州荡芦村迁至今村址东1公里处立村,取名张戈庄。因1971年兴建吉利河水库,部分居民与原兰上村部分居民迁此立村,以嘉言取名团结。除徐姓居民外,尚有闫姓、周姓、吴姓、宋姓、王姓、曲姓、刘姓、张姓、崔姓、李姓、袁姓、赵姓、杨姓、曹姓、丁姓、初姓等居民。

花根山村
位于理务关镇驻地东南4.9公里处。据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有赵姓由江苏海洲搬迁到此立村。因山前有毛庵祠,寺内月季枝叶茂盛,传说花根在山底,故名花根山(村)。除赵姓外,还有李姓、王姓、马姓、刘姓、丁姓等少数居民。

大亮马村
位于理务关镇驻地西南2.2公里处。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姓从江苏海洲王家庄迁此立村,取名王家庄。据传,因有一匹白色神马,从马耳山去藏马山,路经此地亮相,故取名亮马(村),为与附近另有一亮马(村)区别,改名叫大亮马。尚有15姓氏,刘姓、马姓、王姓、丁姓、孙姓、李姓的较多。

尹吉凯(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