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舞狮)
祭祖是中国人最盛行最传统的习俗,就是寻根问祖的意思。农历三月初一是皇思扬萧氏族人祭祖的日子,这一天所有萧氏后人(或和萧氏有特别亲缘的他姓人,如蔡、柯姓)都会依时前来。他们先在皇思扬的龙光书室的大坪上集中,由族中长老发令开始,择时队伍出发。前面是两面一米直径的大锣开道,其后是抬祭品的、擎萧氏族旗的、舞狮的、新潮的鼓乐队,后面是参拜的男女老少。大锣、鼓乐、鞭炮,响彻云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涌向墓地。到了墓地后,先是狮队、鼓乐队绕坟一圈,然后再由原道退着回到起点。完后,裔孙肃静整衣冠膜拜,三跪三起九叩拜,族老宣读祭文,鸣炮。最后就是众族人烧香叩拜。这一段时间就是雄狮狂舞,鞭炮长鸣,直到鞭炮放完才算结束。
醮会(舞龙、舞狮)
皇思扬城门顶之关圣帝君(协天大帝)每隔十年打一科醮。先由村中各姓老大组成理事会,为首者称“总理”,又有“副总理”多名,负责筹集经费及各项准备工作。时间一般在冬季举行,前后共五至六天。在村边开阔地搭醮棚,内有神坛、山大士、戏棚。各家各户都自觉地搞好室内外清洁卫生,条条路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开醮第一天,将关帝君神像请(轿抬)到醮棚神坛上,让村民们男女老少上香礼拜,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合家平安、世界太平。期间从数百里远请来戏班,演古装戏给关帝君看。因本村各姓先祖均从闽南迁来,故村民们喜欢看潮剧正字、白字(本村人称潮剧为上路戏,粤剧为下路戏),开锣一演就连续几天几夜。真让村民们大饱眼福。
至散醮前一天,关帝君行乡,即是到村巷中巡视,目的是驱邪伏魔,保佑平安。是日头锣鸣锣开道,令旗及“肃静”“回避”牌匾先行,关圣帝君神像坐在轿中启程。后面是各姓氏的舞龙队,舞狮队紧跟。接着又是各姓氏的“景”,即许多少男少女(一般五至十岁)化装成古装戏剧人物,如观音菩萨、金童玉女、过海八仙、散花仙女、唐僧师徒等。又还有少女挑花篮的队伍……这当中兼有比谁的“龙、景”靓的成份。尾随看热闹的不算,光这“龙、景”队伍就长达数百米,一路锣鼓宣天,鞭炮声不断。
各姓氏或房头都预先在固定地点搭好牌楼,张灯结彩,摆设鲜花盆景,摆好贡品。贡品主要有各种甜馃,有用面粉捏成六畜形状的,有各种新鲜水果,上面都插上祝柏叶,摆在好几张桌上,造型很好看。还有不少人将珍贵的古董古玩都拿出来摆贡,以示排场体面。全村共有八个贡位,地点及引进路线、顺序都是历来固定的。依次为第一贡是祥兴大门口(杨氏),第二贡是顶巷伯公庙前(萧氏),第三贡是泗兴西门口(郑氏),第四贡是高围城门前(杨氏),第五贡是大庙伯公前(许氏),第六贡是三圣宫前(杨氏),第七贡是谢埔店仔前(萧氏),第八贡是大禾埕(萧氏)。当关帝君圣驾降临某贡时,该贡负责人即率其所辖村民(或家长)跪接圣驾,礼拜上香,读表文,祈求圣恩庇佑,户户平安,添丁发财。待关帝君“鉴贡”完毕,可让村民求签。然后又启程前往下一贡。
整个醮会过程中,除本村村民参与外,各家各户都邀请自己的内亲外戚、朋友前来作客,看醮看戏。还有周围邻村的人也来观看。尤其是“行乡日”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比春节有过之而无不及。称醮会也好,庙会也罢,它是我国民间古往今来的习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集体性的渴望。的确,它能促进村民们的身心健康,使数百年来各姓村民一代又一代和睦相处,团结合作,互帮互让,共同发展,功不可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