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采茶戏

家乡区县: 江西省吉水县

      最近,原吉水采茶剧团已退休的老演员,在老年大学重温旧梦,正在排练着传统节目《状元与乞丐》。这些老演员们,风风雨几十年,曾经创造过吉水县采茶剧团的辉煌岁月。我看过他们的演出不多,因为那时在外县工作,没机会能经常观摩。只是,在看过的几次演出中,感觉上确实是不错的。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十五贯》,廖怀玉把娄阿鼠演的化了。在况钟化装成算命先生,与娄阿鼠斗智一场,那娄阿鼠缩肩勾背,屈膝弯臂,抓头扰腮,跳上跳下,腾绕钻挪,将娄阿鼠那个地痞赌棍那种无赖、恐惧、狡诈的性格与心理状,演绎得活灵活现。我至今还记得他用吉水土诘讲的那句台词:你是强盗我是贼,那个拿到那个得,让全场哄然大笑。后来还看了一场从现代京剧移值过来的采茶戏《杜鹃山》,女主角柯湘是黄桂英扮演,演得也不错。当年的吉水采茶剧团,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吉水采茶戏风格,那唱腔、演技、伴奏都达到相当的水平。
      据《吉水县志》记载,吉水县采茶剧团成立于1958年。记得那年我刚考进吉水中学,分在二四班,班上有个女同学叫熊爱珠。我还来不及与她认识,就听说她调到县剧团去了。那时读书不能算读书,一个学期大部分时间是劳动,所以她调去剧团参加工作,把一班的男女同学羡慕死了。吉水采茶剧团的黄金时代,是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演出收入四万多元,获地区“超人平收入”奖。据说,当年,新疆军区的吉安藉将军,向江西省委提出想看家乡戏,邀请家乡的采茶剧团去新疆演出。吉安地区派出吉水采茶剧团赴疆。结果吉水采茶剧团在新疆大受欢迎,足足在新疆演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场场暴满。吉安藉将军觉得脸上有光,很为家乡的剧团的演技而骄傲。声名传到北京,又被邀到北京演出一个星期之久,也是大受欢迎。当然,这是听说的,是否真有其事,我没有考证,只是吉水采茶剧团当时的名气,确实远播省、市,那时候,周围几个县,比如永丰、峡江,吉水采茶剧团去演出时,人们总是奔走相告说:吉水剧团来了。《解缙闹殿》是吉水采茶剧团团长兼编剧刘衍羲创作的,被多个邻县采茶剧团和农民业余剧团演出,1982年,吉水采茶剧团演出的《解缙闹殿》还拍成了电视片。在我看来,《解缙闹殿》写得比《大明奇才》更紧凑,很有看点。虽然,《大明奇才》据说是脱胎于《解缙闹殿》。
      吉水采茶剧团于1993年解散了,另外成立了文工团,这是颇为可惜的。不过,当时人们都着迷于电视这个新鲜玩意儿,连电影都少有问津了,何况一个县城的采茶戏。不过,现在,人们对电视的新鲜劲已过了,有了点复古的味道了。采茶戏这个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剧种,似乎又在迎来它的新时代。赣南采茶,广西的桂南采茶,是第一批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采茶戏,现在出了许多传统戏剧辑的光盘,比如《补皮鞋》、《孙成打酒》。广东桂南各县老艺人多数说采茶是从北流学来的。北流县老艺人曾国威说,他家是采茶世家,他的老祖宗是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下里街平安社人,移居广西已二十一代了。吉水誉为“人文渊源之地,文章节义之邦”,也算当的无愧。只是,桂南采茶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其发源地的吉水采茶却面临后继无人的灭绝的危险,这不能不令的扼腕。有朋友叫我在网上呼吁一声,要有关部门想办法趁老一代采茶戏演员还健在的时候,赶快恢复吉水采茶剧团。不过,回过头来一想,2008年6月29日,吉水政协就有提案《拯救地方采茶戏已是刻不容缓》,至今也不见什么效果,何况我的一篇贴文。采茶本来就是来自于民间,只要我们的社会不断开放,它还是会在民间延续下去。比如城北居委会就组织了一个业余采茶戏班子,还有葛山、白沙一些乡镇,民间自娱自乐的采茶戏演出,竟然很受群众的欢迎。今年出现的叫板央视春晚的“山寨春晚”,就代表了这样一种民间文化的发展趋势。

gogoing(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