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的历史

家乡区县: 陕西省神木县

神木县位于黄河中游,长城沿线,陕西省北端。县城位于县境中心略偏东南的窟野河东岸,县境呈不规则菱形,南北最大长度约141公里,东西最大宽度约95公里。全境总面积7706平方公里,居省内各县之首。

西汉时,县境秃尾河上游,置白土县,秃尾河下游置言阴、言阳、鸿门县,疆域无考。

北周在今解家堡一带置归真郡、隋置银城县,疆界难稽。

唐、宋两代在窟野河流域置麟州(今杨家城),邻属新秦(在今杨家城)、连谷(在今黄羊城)、银城(在今解家堡一带)3县,疆域不详。

明洪武年间,在窟野河流域仍置神木县,境域北止边墙(即明长城),南至黄河,东与府谷刘家大寨交界,西至佳州之高家堡水洞川。

清朝,在边墙以南置神木县,据道光《神木县志》载:东至丘家寨与府谷刘家大寨连界,西至高家堡(原属佳州)以西双谋梁与榆林县水涨上村连界,南至黄河岸张家川,北至五卢口边墙与郡王旗伙盘地连界;东北至永兴堡暗门沟与府谷万家墩连界;西北至高家堡暗门与蒙古五胜旗(即今内蒙古乌审旗)、扎萨克台吉旗(即内蒙古扎萨克旗,现并人伊金霍洛旗)伙盘地连接。东西距170里,南北距150里,面积约15000余平方里。

上述伙盘地实际是神木县的边属地,行政归本管辖,地租归蒙古各有关旗收取。经过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乾隆八年(1743)两次初步定界,最后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确定蒙陕界线,“自活鸡兔沟南圉以南已垦之地归陕西各界分管”。此后本县北部境域,东至侼牛川南之大榆家梁,与府谷边属地交界;北至活鸡兔南畔,与内蒙东胜管辖交界;东北至内蒙郡王旗双儿庙迤东偏北石圪台地,与内蒙东胜县境交界。以上划归神木县分管的边外属地东西距150里,南北距140里,面积为21000余平方里。

1933年以后随着神府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红色政权的建立,原神木县的石窑以南地区,府谷县的武家庄以南至沙峁头地区,与佳县界牌以上谢家沟以南地区连成一片,成为革命根据地与游击区域。抗日战争期间改为神府县(县政府设在温家川,贺家川。1949年初,迁至高家堡),与北部国民党统治区的神木县同时存在。解放战争时期,随着解放区的扩大,神木县管属境域随时势有所变易。1947年神木县城解放后,神府县与神木县仍同时存在。1948年将原属神府县马镇区的白云乡划归府谷县;1949年曾一度将榆林县的安崖底区和双山区,划归当时的神府县(县政府迁至高家堡)。1950年神府县并入神木县,在此前后,又将安崖底区与双山区划归榆林县。将榆林的大保当划归神木县。至此本县全境疆域:北至石圪台与内蒙伊旗交界;南至界牌与佳县交界;东至栏杆堡公社的新寨子与府谷县交界;西至大保当公社营盘壕与榆林县交界;东南以黄河与山西兴县、临县为界;西南以秃尾河与榆林县、佳县为界。

1958年至1961年,神木县与府谷县合并,境域为神、府两县境域的全部。1961年又将两县分设,境域各依1950年旧界,至今未变。

雨殇(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