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邯郸精神
邯郸精神:开放、进取、担当、包容
“开放”,是邯郸文化的深层基因,是胡服骑射精神的延续。
“进取”,进取一词最早出现在邯郸,是邯郸复兴崛起的坚实力量。
“担当”,是邯郸复兴崛起的核心灵魂,是一二九师精神的具体阐释。
“包容”是邯郸复兴崛起的本质保证,是邯郸文化的核心力量。
地方方言
地方方言以晋语为主,各县也有自己特点的口语。由于20世纪70年代国家大力建设邯邢基地,数十万人移民邯郸市,极大提高了邯郸市的普通话普及程度,现今主城区交流都说普通话。
特色饮食
主词条:邯郸小吃
酥鱼起源于中国骨酥鱼之乡邯郸,圣旨骨酥鱼是中国的骨酥鱼祖,世界骨酥鱼发源地。
永年的驴肉灌肠,广府酥鱼,全驴宴。涉县的柿饼,花椒芽菜,小米捞饭,黑窝窝,琥珀桃仁,柴胡鸡,八大扣碗,野猪席,鲟鱼宴,酱野菜,酸枣糕,杂卤面,铁皮豆干,酸辣地瓜粉,胡牛肉。武安的驴肉卷饼,粉面疙瘩,豆皮栓菜,焖面,拽面。磁县的瓦煲鸡汤。魏县大锅菜。大名油酥火烧,油馓子,香油,羊汤,羊杂。
成语典故
2005年10月26日,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据专家统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1584条。
漫步在邯郸的街头巷尾,随处都能见到成语典故,邯郸学步雕塑(学步桥)、胡服骑射雕塑、荀子雕塑、罗敷雕塑、武灵丛台、七贤祠、回车巷、插箭岭等等。
主要成语有:负荆请罪、完璧归赵、价值连城、将相和、刎颈之交、围魏救赵、梅开二度、退避三舍、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不射之射、邯郸学步、胡服骑射、铜雀春深、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绝妙好词、黄粱美梦、冬日之日、夏日之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奉公守法、奇货可居、南辕北辙、河伯娶妻、挟天子以令诸侯、下笔成章、路不拾遗、诗文判状、窃符救赵、步履蹒跚.、三寸之舌、惊弓之鸟、旷日持久、不遗余力、舍本逐末、罗敷采桑、智者千虑等。
文化遗产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冀南皮影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成为邯郸市第一个晋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