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涿鹿县内工业仅限于部分手工业作坊和个体小手工业,均为私营。1940年4月,原察哈尔省察南专署接收了县城内的“裕升庆”、“福巨兴”两家私人烧酒作坊,建立了涿鹿县恒泉酒店,实现了涿鹿工业的起步。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全县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2003年末,全县拥有重点工业企业30多家,形成了以电子、机械、煤炭、化工、建材、服装为主的工业产业结构,有10多家企业的产品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高压气瓶、蓄能器壳体、服装、盐基湖蓝、糠醛等为传统出口创汇产品。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全国各地的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成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涿鹿县委、政府审时度势,结合县情实际,果断启动了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程。为了探索国有企业改制的有效路子,1999年底,县委、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到山东莱州、诸城等国企改制先进县市进行了参观学习,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增强了胆识。借鉴先进地区做法和经验,于2000年初,根据县营工业企业的具体实际,出台了《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正式决定利用三年时间,采取三步走战略,完成县营工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各有关部门和改制企业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唯求其活、以退为主、退而有序”的原则,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接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因企制宜,一厂一策,大胆突破,整体推进,促进了国企改制工作的全面推进。 经济回升势头强劲,运行质量逐步提高。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55.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增幅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50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17.93亿元,增长29.2%;第三产业增加值21.15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29.7:32.3:38.0。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各项促进消费政策助推市场保持活跃。今年以来,受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完善社保等扩大消费政策的推动,我县消费需求继续保持良好增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0%。积极的财政政策效果显现,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全县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51亿元,较上年增长29.0%,增收7895万元。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1.80亿元,可比增长34.4%;增收4600万元。全部财政支出8.60亿元,增长33.1%,增支2.14亿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