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朝古都]
邢台具有3500年悠久建城史和灿烂文明,是先商之源、殷商之都、邢侯之国,邢台是河北省历史上第一座“城市”,历经五朝古都,商朝国都(约130多年),邢国国都(426年),赵国国都(30年),常山国(赵国)国都(10年),后赵国都(18年),邢台为帝都600余年,可谓龙脉兴旺,不仅是河北省的城市中做过国都历史最久的城市,而且从这片沃土上还走出了许多著名的邢台籍皇帝,如郭威、柴荣、孟知祥、孟昶、李渊、李世民等。底蕴深厚的邢襄文化中悠久灿烂的古都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殷商故都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的第二个王朝,邢台是伴随着商王“祖乙迁于邢”(《史记·殷本纪》)而载入史册的。 祖乙,中国商朝第十四任国王,商王河亶甲子,河亶甲病死后继位,商祖乙九年(约前1438年),迁都于邢(今河北省邢台市)。 祖乙是有为君主,迁邢后命彭伯、韦伯为王,任命巫贤治国,教民耕稼,商朝迅速强大。他几次出兵平服了兰夷、班方等国,解除了东南方的夷族对商的威胁,国运再度中兴。邢台经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至南庚迁奄(约前1302年),约为商都136年; 此外,邢台广宗的沙丘宫曾是纣王扩建的商国的“陪都”,沙丘苑台最初建于何年不可考,前1075年纣王即位后,开始扩建沙丘宫,纣王在位的29年间,曾大规模扩建并多次来此酒池肉林、长夜痛饮。
2.邢国故都
西周之除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建立邢国,在今河北省邢台市,是按周公礼制建立的礼仪之邦。疆域大致西到太行山,北至今元氏一代,东至今聊城一带,南至今邯郸一带。商代,殷墟北面已有邢国,即商王祖乙所迁都之处,也是拱卫商都北大门的战略要地。周初邢国肩负着阻止戎人东出太行,骚扰周疆的重任,同时联络齐、卫、鲁,并与北方燕国遥相呼应。周天子特许邢侯有“朕臣天子,用典王令“的代行王命的特权和按天子礼制建城。 邢国以周成王四年(前1060年)封建,至前634年被卫国所灭,邢台作为邢国国都约长达426年之久。
3.赵国故都
战国时期,赵氏立国自赵简子起已经初具轮廓,赵襄子元年(公元前457年),赵襄子即位,随即发兵灭代,赵襄子四年,智伯勾结韩魏围困赵襄子于晋阳,危急之际,襄子反而私下联合韩魏灭掉智氏,形成三家分晋局面。分晋后,赵襄子选择了向北向东发展的战略,逐渐占有了山西中北部、河北中部、西南部和内蒙一部分地区,开始窥视齐燕。此时偏处山西的晋阳作为赵国统治与扩张中心,地理条件已显不足,由于赵襄子做世子时经营邢台多年,使邢台有了个较好的经济基础,而赵国在吞并了邯郸、柏人(今邢台隆尧)之后,使邢台成为四战之国,地理优势更加明显,加上赵简子、赵襄子曾两次被困晋阳,余悸、余恨未消,襄子乃认为晋阳绝非久都之地,于是在约赵襄子六年(前451年)赵襄子正式自晋阳迁都于邢台。赵襄子自前457年至前425年在位,计33年,赵襄子死后,其子赵浣即位为赵献侯,赵襄子之弟赵桓子与赵献侯夺位,自立于代,约前423年,赵献侯被迫迁都中牟。 邢台作为赵国都城,基本是赵襄子在位时期,约近三十年左右,后世项羽便因襄子都邢之故,而把邢台更名为襄国。
4.赵王/常山王故都
襄国(信都,今邢台),自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正月,张耳、陈余立赵之后裔赵歇为赵王,中间历经项羽分封张耳常山王,赵歇复称赵王,刘邦再封张耳为赵王,张敖继承赵王,到汉九年(前198年)正月,张敖被废止,为王都凡十年。 襄国(邢台),作为秦末汉初之际的一个王都,它经历了波澜壮阔的秦末农民大起义,又经历了激烈多变的楚汉战争。在此期间,襄国再度显示了其地位的重要,以襄国为中心的赵国,亦再度发挥了其重大的历史作用。 耳去世,其子张敖嗣位赵王,都襄国。汉九年(前198年)正月,因张敖有谋反嫌疑,废为宣平侯。 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初,赵歇称赵王居信都,到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复居信都,信都(邢台)两次作为赵国的都城,从汉元年(前206年)初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改信都为襄国,到年底陈余击败张耳迎赵歇于襄国,襄国二次为都,一次为常山国都,一次为赵都。从张耳韩信击败赵歇陈余,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到张敖嗣位至汉九年(前198年)被废为宣平侯,襄国再次为赵都,传位历张耳张敖二人,自此,秦末汉初,襄国(信都)为王都10年。
5.后赵故都
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自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史称后赵。统治地区包括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以及江苏、安徽、甘肃、辽宁部分地区。 后赵疆域 襄国(今邢台),后赵古都319年后赵石勒都此。335年石虎迁都邺。349年冉闵灭石氏,350年石虎子只复称帝于襄国,352年为冉闵所破。襄国为后赵国都共十八年,历石勒、石弘、石虎、石祗等帝,冉闵灭后赵时,刘显也曾在襄国称帝。 羯族人石勒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312年七月,石勒在中丘(今邢台内邱)人张宾的建议下,进据襄国,333年,石勒死,石勒在襄国二十余年。石勒崛起于襄国,定都襄国,几年中,消灭北方割据势力,灭前赵,统一北方。
6.后赵京都---襄国城
后赵建国,以襄国为京都,设天下为三州二十四郡,襄国(邢台)为后赵国都,同时为司州驻地,石勒修建建平城,城墙可卧牛,故称卧牛城,建平城四周有四个子城拱卫,以年号称做建平大城,石勒引达活泉水周流城内,城开四门,其名缺考,以北苑作为襄国大市。襄国城经十八年建造完工。石勒于建平城内修建建德宫,豪华无比,石勒是羯人,称皇帝又称单于,故建德宫兼汉族皇宫风格和北方游牧民族风格,堪为名城。 襄国示意图 后赵襄国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巍峨壮观的宫殿群所焕发出的帝王气概。石勒在襄国城所建的建德宫的主要建筑有正阳门、端门、建德殿、建德后殿、徵文殿、单于庭、单于台、东堂、西阁、后六宫、百尺楼、崇训宫、社稷坛,宗庙、挈壶署、藏冰室等,建德宫四门南曰正阳门、东曰永昌门,西曰永丰门、北曰止车门,襄国城内建有太学,还有宣文、宣教、崇儒、崇教等十余所小学,石勒还在襄国城西起明堂、辟雍、灵台,又立桑梓苑和籍田,此外,石勒还在襄国近畿建造了水上离宫-澧水宫(在今南和)等。石勒在永丰小城内建设了永丰仓,即为太仓。石勒死后,石虎自居摄赵王,在襄国城内建设了观省台(又名观雀台),并起造太武殿,太武殿的地基高二丈八尺,东西七十五步,以彩色的碎石头做成,下面有密室,里边安置五百卫士。漆瓦、金铛、银楹、金柱、珠帘、玉壁,全用金银玉珠。穷极技巧。又在显阳殿后造了灵风台九殿,选数万美女充斥其间。太武殿西,石虎建设了昆华殿,阁上辄开大窗,皆施以绛纱幌。直到352年,冉闵攻克襄国,一把火将襄国城内豪华的宫殿楼阁烧成灰烬。
[古都名郡] 邢台市是五代故都、千年名郡,别称邢襄,雅号卧牛城,市域西依太行山,东临故黄河,中部的大陆泽曾为天下九泽之一,尧山则是黄河故道上著名的尧山碣石,早在三皇五帝时期,黄帝就曾躬耕于轩辕岗,尧帝曾都于柏人城,并登临尧山碣石观察天下水势,后于大麓考察舜三年,并禅让舜于此,大禹曾治水于此,夏代为冀州之域,井方氏、有苏氏活动于此,商代中期为祖乙、祖丁等五帝之都,周代为邢国国都,战国时期为赵国早期国都和中后期的信都,秦为信都县,属巨鹿郡(治所平乡),秦末汉初为常山国和赵国国都,汉代属巨鹿郡,晋隋改称襄国郡,后赵石勒定都于此,唐宋金称邢州,元明清为顺德府,民国时期曾一度为冀南道和顺德道驻地,今为邢台市,辖17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