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太平道乐、柳编等三项,省级有传统纺织技艺、黄巾鼓等六项。
黄巾鼓
广宗县黄巾鼓,源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黄巾起义以打醮聚众,以击鼓助威,黄巾鼓作为战场助威鼓便应时而生,用于战场助威的黄巾鼓演奏,鼓声撼天动地,很烘托战场助威的浓烈气氛,故其又叫太平战鼓。[10]
手工木镟
广宗手工木镟技艺源于明代,世代相传,在手工业为主的过去,几度辉煌。手工木镟技艺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该技术历史悠久,其特点是以木为基材,以中心轴线为基础,将原材料通过旋削加工,制成形状不一的生产、生活用品及工艺品,广泛应用于社会的众多领域。[11]
柳编
广宗县柳编技艺源于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主要特点是用柳条编制成家用器具、工艺品等。柳条砍下后趁湿捋去皮,在阴凉处放置几天,具有柔韧性以后方能编制各种制品。柳编对湿度要求很严,一般情况下,需要到地窑中完成制作。[12]
太平道乐
太平道乐也称太平古乐,渊源于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太平道徒起义,因起义者以黄巾裹头作标识,史称黄巾起义。广宗是黄巾起义的发源地、太平道乐的发祥地。起义失败了,太平道乐的遗风流韵在广宗民间经历了1800多年的薪火相传,却较完整地传承下来,2008年,“广宗太平道乐”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
梅花拳
梅花拳在广宗的传播是清康熙末年,梅花拳第三代宗师邹宏义从徐州来到广宗县前魏村传拳。梅花拳的组织形式分文场和武场,文场领导武场。梅花拳的武场弟子占梅拳演练者的多数,主要是通过武功锻炼体悟拳理拳法。梅花拳武功分四部分:架子、成拳、拧拳和器械。演练梅花拳时,往往配以打击乐渲染气氛,打击乐器有牛皮战鼓、锣、钹、铙、镲,鼓乐铿锵有力,使人精神抖擞。[14]
跑竹马
跑竹马来自民间,发源于隋唐时期的古战场——广宗县北塘疃乡后旧店村(据《广宗县志》),已世代相传了十七世,其传承方式分师传和家传两种。竹马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融入了民间舞蹈、武术、杂技等多种技艺,已形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的独特形式。在冀南平原上是一种稀有的文娱活动方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