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殿简介
大成殿是文庙(又名孔庙)的主要建筑,位于文庙内。兴建文庙,代表着兴学、兴教,主张尊孔、祭孔,借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文庙又称孔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在孔子死后的两千多年里,历代王朝,特别是开科取仕制度建立之后,对孔子的尊崇逐步升级,至圣至尊,万世师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而全国各地,到处修建孔庙,对孔子顶礼膜拜。在河北省内2008年尚存的文庙就有七处,其中,留存有大成殿的文庙有六处:邢台文庙(顺德府文庙)、正定文庙、平山文庙、新乐文庙、深泽文庙、行唐文庙、平乡文庙。情形大致有三种:一是单独以文物的形式保护起来,一是为学校占用,一是曾挪为他用现腾空闲置。
邢台大成殿
在邢台市顺德路北段西侧市政府院内原有一处高大的古老建筑,就是顺德府文庙大成殿。
大成殿
邢台大成殿坐落在沧州运河区晓市街北侧市群艺馆内,是邢台文庙的主要建筑,位居于邢台文庙的中心。大成殿原系孔庙主殿,建筑雄伟。始建于宋辽年间(约1120-1150),明初创修规制渐备,明清以来历经17次修建。1981年河北省拨款修整,面貌一新,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邢台文庙,唐代称文宣王庙,宋、元时统称孔庙,明、清称文庙。大成殿是邢台文庙的主要建筑,位居于邢台文庙的中心。殿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建造在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石砌台基之上。通体七楹,面阔二十一米;前后三跨,进土十五米。单脊歇山顶,飞檐四起,檐下斗拱三跳六铺,脊上二鸱吻东西对列,整个大殿造型,庄严肃穆。
顺德府文庙的始建时间,据《顺德府志》载:“建自唐,寻废”。邢台在唐初已为上州,按朝廷规定,必须建立相应规模的文庙。此庙在唐末荒废后,宋代多次维修。到了元朝建国之初,忽必烈提倡尊孔,“诏修天下孔庙”。于是,顺德府文庙在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得到重修。明朝天顺四年(公元1460)和成化六年(公元1470),又曾先后两次,由知府亲自主持扩修文庙大成殿。正德元年(公元1506),又修建了文庙灵星门,并加筑甃
大成殿
泮池石桥。到了明神宗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进士出身的嵩县人王守诚做顺德府知府,到任不久即倡议“拓地扩修文庙”,加筑了四周的围墙,遂使邢台文庙的规模渐臻完备。入清以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又于文庙灵星门左右增建门楼,气势更加宏朴。 大成殿是文庙中奉祀孔子神位的主殿,在封建时代,也是知识分子设馔祭孔的场所。每年春秋两季,各府、县的主要官员,都要到文庙行“释奠”礼。学童入学和年青知识分子考中秀才后,也要到文庙行“释菜”礼。
顺德府文庙中其他建筑均已被毁,唯大成殿保存基本完好,被河北省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成殿原址在市政府大院内,周围是现代化的办公大楼所在的环境比较差,影响到大殿的保护,于2000年移建于达活泉公园内。
据明代《顺德府志》记载,顺德府城的文庙“建自唐寻废”,说明它建于唐代不久又荒废。后经历代重修,已经气势森严,庄重肃穆。庙周围树木茂密,浓荫蔽日。自庙门向北依次建由玉振坊、奎文阁、泮桥、碑亭、大成殿等建筑。后来其他建筑年久失修日渐毁坏,仅存一座大成殿。文庙旧址曾先后做为邢台师范和邢台地区行署驻地。地市合并后为市政府办公场所。虽几易其主,因大成殿被列为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保存完好。历史遗存的这座大成殿是元代修建,明代重修的。2004年以原拆原建方式迁建至达活泉公园内。
中国历史上尊儒祭孔之风由来已久,古邢台作为顺德府府署所在地,所以学到街,邢台的南学街等街道均与文庙有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