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田 培田

家乡区县: 福建省新罗区

夕阳下你如梦如幻的剪影,一镶入我的视线,便无声无息地涌出风情悠远的诗意来。
沿着一条长满岁月苔藓鹅卵石铺砌的古道,我走进了培田古民居。这是一个至今保存完好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客家明清古村落,村中的古民居大部分坐西朝东,倚山面水,灰墙黛瓦,错落别致。
抬头远望,培田古民居清灰色高墙,黛色屋瓦,悠长古驿道在那东一棵玉兰,西一株桃花倩影互衬下,交错生辉,淡雅中透着几分明朗和清新。耸立在村口的恩荣牌坊,是光绪皇帝特许自己御前侍卫吴拔祯建造的跨街牌坊。在历史上,官员到这里都得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才能进入。牌坊右边古树下悠悠转动的水车和木桥,古朴自然,承载了多少岁月风雨的洗礼,见证着培田古民居的兴衰荣辱。
我循着环村古驿道走在古民居夹巷中,仿佛进入尘封已久的明清年代,墙影幌幌,古韵留香。高耸的灰墙黛瓦内隐藏着一个又一个独立封闭的民居,这里一扇花鸟虫鱼的木刻窗雕、一幅雕花石联壁画、一堵灰褐色风火墙、一座飞檐翘角门楼,追溯起来都是千百年的如烟往事。
穿过小巷,再拐过两道弯,我来到了晚上投宿的古民居旅馆——吴家大院,因二十多位诗人作家的到来,这里成了一道靓丽风景。二十多年前,长汀连城两地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曾在吴家大院开过一次诗会,两地作家第一次比较全面地以散文、诗歌的形式对外宣传了尚处在穷乡僻壤,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培田古民居。
如今保存着三十幢大宅、二十一座祠堂、六处书院、一条千米古街、两座跨街牌坊、四处庵庙道观,总面积达到七万平方米的培田古民居早已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培田古民居近年来更以它精湛的建筑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声名鹊起。有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全国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最美村镇”殊荣。
徜佯在暮色中的培田古民居,不知它经过多少时光的浸润,总是散发着古典润泽的光彩,每一处都吸引着我的脚步。“大夫第”是位于村东南角的一座九厅十八进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历时十一年建成。它是典型的客家九厅十八井建筑风格,在整体建筑上,科学地运用梁柱式框架结构。尽管厅多井多房多,却不失整体的井然有序,厅与厅之间既有通道相连,又有门户隔阻,各成单元,既可聚族而居,又方便小家庭各享天伦。厅堂内陈列着许多楹联、字幅和牌匾,大都是教人修身养性,处世做人的至理名言。它们是培田人治家传世的格言宝典,激励着子孙万代齐家创业的信心。
雕刻是培田古民居的一个重要特征,从门前的石狮、石鼓、旌表、门当到门楣、屋檐、门柱、窗棂、柱础、枋头、雀替等无不精雕细刻,光是雕刻手法就有透雕、浮雕、浅雕、深雕、镂空等,把一幢幢古宅雕饰得古朴典雅、文采飞扬。信手推开一扇宅门,触目之处皆是山水虫鱼的砖雕、飞禽走兽的石雕、历史故事工笔写意的木雕,真可谓无所不有、多姿多彩。这里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巧夺天工,体现出客家匠人的聪颖智慧。


漫步在古民居迷人夜色里,折返于曲曲直直的街巷里,不知不觉来到千米古街,行走在这条安静的古街,时光仿佛流转到从前。这里曾是培田最热闹的商业中心,沿街两旁皆是老式商铺,洞开的木门窗和突出的延台,以前全是摆货物招揽生意的样式。如今都关闭着,只有在风中左右摇摆的老式招牌,依然存留着这里曾经商贸繁华的记忆。
书院在培田的建筑体系中亦占有重要位置,传承“耕读为本,崇文重教”的客家先祖遗训。村尾的南山书院始建于明朝年间,秉承明代法式,又兼容中原、徽式、苏浙特色,做工追求艺术及造型美,布局讲究舒适、安逸。走进书院,只见竹木葱茏,古朴典雅,环境清幽,仿佛散发出浓浓的书香味。月光清凉明亮,夜风习习,蛙鸣阵阵,书院旁边的荷田深处摇曳着几朵还没有睡着的白荷花,正泛香低语。
折回吴家大院,夜已深沉,关上小小雕花木窗,竟然还有淡淡兰花香气漫溢进房间。这一夜,培田古民居始终萦绕在我的梦境里,似乎我已经把自己融化在这古朴典雅的景致里,分不清哪是我,哪是它……

能力秀主页: http://www.wm23.cn/senayon_
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04755904.html
❤词条主页: http://www.wm23.com/wiki/uc/88846.htm
❤博客主页: http://blog.sina.com.cn/u/2615104695

senayon_(2015-04-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