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园是龙岩中心城市南公园一处公厕的名字。
南公园地形独特,以它的环形道路而论,有人说她像一个阿拉伯数字8,但我更倾向于说它像一个倒置的葫芦,上半部分稍大,下半部分略小,两个椭圆环形衔接的部分有一处空旷地,最中间是一棵苍天大树。树下常有人打羽毛球,小小的羽毛球在伞盖般的枝叶下翻飞,就像机灵的白色小鸟穿梭其间,呼啸有声。葫芦的最下端,有一小段引路,这倒像一段葫芦藤了,这藤由公路边沿缓坡而上,进入葫芦形公园主体部分。舒园,就位于葫芦藤和葫芦嘴衔接的部位,进入南公园的游人,走完那段缓坡,就能看见这个所在。
第一次注意到“舒园”这两个字,是在熟悉南公园很久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很容易注意到入口处的这个公厕,但舒园这两个字,却不容易发现。
它刻在那幢正方形平房的门楣上,颜色几乎和背景墙一样,淡淡的赭色,稍稍浮于墙面,不突兀,不醒目。匆匆来去的过往路人,即便是因为内急而使用过公厕的人,也很容易忽视这两个字。我亦是偶然站在路边,等候朋友时,无意中抬头,发现了这两个低调静默的字。如果说人们习惯于给楼堂馆所标注某个雅致的名字尚在情理之中,那么给一个公厕取名,而且是取得如此确切,真是难能可贵了。
管理舒园的,是一对夫妻,六十岁上下的样子。女人腿脚有疾,略跛,但行动还自如。男人中等身材,普通样貌,但也气定神闲,大概是长期与自然美景为伍、浸润山水气质的缘故。
我因喜爱南公园林茂草密,洁净幽清,空余时间总爱和友人到此处步行健身。因为舒园二字别致,因此和舒园有关的情况,也特别关注起来。这座小巧的仿木建筑,虽然功能低下,却是应人所急,不可或缺,更兼园厕管理人精心打理,勤于洒扫,因此不是通常概念里的秽臭样态,倒也舒适惬意。
园厕精巧,男左女右,中间部分,是一间10来平方米的屋子,管理员夫妻,就膳居其中。房中基本生活配备,虽简单粗陋,倒也齐全,桌椅床被,摆置有序,屋外窗下,设一桌,桌上电磁炉电饭煲诸物,罗列端然,一派山居简行的模式。我便与友人慨叹:他夫妻二人,过的也是神仙日子!
想来尘世中所谓成功人士,花费数百万购置的别墅豪宅,也未必有他们这样的自然美景配置。若按照时下人们对于房屋的描述,这样的园厕小屋,或许也可定义为:半室半厅半厨房,两卫两园大自然。偌大一座南公园,其实又何尝不是他们夫妻二人的私家花园?
那夫妻二人,除了打理公厕,也兼顾公园道路的清扫。南方的城市,从来都不缺少绿色,一年四季,从春的黄绿,到夏的碧绿,再到秋的墨绿和冬的灰绿,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变换如诗。但这绿色宝库里,也从来不缺落叶断枝。春暖时,新芽顶落旧绿;炎夏中,乱风折断枯枝;秋凉处,黄叶飘飞如蝶;冬趣里,老树褪尽挂饰。因此清扫路面和沟渠的任务,也是一直在四季里持续反复的。
于是,有时就见了那男人或者女人,肩上扛了扫帚,到一处地点,开始工作,那样子,自是不慌不急,稳重悠然。于是便想起某次,到一处名寺造访,快近寺门时,刚要拾阶而上,却见上方一位黄衣僧人,持了扫帚,一下一下,慢慢扫阶,也是不急不躁,静心沉稳的样子,仿佛把人心底的凡俗燥闹也渐渐扫了去,以至一时看呆,顿在台阶脚下。此时园厕之人,清扫路面的样子和神态,与那僧人何其相似。因此:修行何须深山隐,心静随处归本灵。
舒园人生,一间陋室。一人相伴,一园为境,一心安稳。世间几多繁华热烈,看似鲜衣怒马花似锦,金屋玉室田万顷,又有多少真正的愉悦与舒心?莫若此粗衣陋室,简行静处,身在舒园,仅一个“舒”字,却是多少人望尘莫及?
能力秀主页: http://www.wm23.cn/senayon_
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04755904.html
❤词条主页: http://www.wm23.com/wiki/uc/88846.htm
❤博客主页: http://blog.sina.com.cn/u/2615104695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