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之战是构成晋景公争霸事业的一部分。经过鞍之战,晋国成功地打破了齐、楚联盟,而把齐拉到了自己一边。而这场著名的战役就发生在济南境内。
战前故事
公元前592年春,正在中原崛起的晋国,见春秋霸主齐国已呈下滑之势,便联络附近的鲁、卫、曹几个小国,派晋大夫却克、鲁大夫季孙行父、卫大夫孙良夫、曹大夫公子兰,一起出使齐国,商议在断道(今河南济源西)会盟,以期取而代之。目光短浅的齐顷公,不仅没有把握住这次交好邻国、争取同盟的机会,反而特意安排与来使有同样残疾的人,分别陪同驼背的却克、腿瘸的季孙行父、头秃的公子兰和只有一只眼的孙良夫,戏弄他们,以致惹恼了四位使臣,四国发誓要向齐国报复。
战争过程
公元前589年春,齐顷公听说鲁国想联合楚国对付齐国,便抢先亲自率兵攻打鲁国,同时又讨伐出兵救鲁的卫国,胁迫两国割地献城。鲁、卫急求于晋,晋为雪辱使之耻又约上曹,迅速组成了以却克为统帅的四国联军,尾随得胜班师的齐军,济南经平阳(今长清孝里)、祝阿(今长清、槐荫交界处),追至济南的靡笄山(今千佛山)下。齐顷公这时自恃胜兵气盛,第二天一早就与四国联军陈师于鞍(今北马鞍山),亲率500辆战车攻敌。
齐军虽然在初战之时占尽上风,并射伤却克。但誓死复仇的却克带伤击鼓迎战,身先士卒拼死冲向齐军。联军见冲在最前面的帅车血染车轮,军心大振,乃紧随其后杀向齐军,把齐军打得大败而逃。联军紧迫不舍。溃至华不注山(今华山)的齐顷公,围着华不注山跑了二圈还未能脱险。站在其右负责保驾的逢丑父,情急之下趁乱与齐顷公换了位置,并在华泉附近推其下车。齐顷公这才趁机逃脱,由逢丑父代他当了俘虏。却克乘胜率军深入齐国腹地,直逼得齐国交还所夺鲁、卫两国的土地并向晋国献宝讲和之后,才罢兵回国。
这就是春秋时期发生在济南的鞍之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