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有一套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西和县里的舌尖美味。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康县,西北与礼县交界,东北与礼县、天水秦城区接壤,行政区域面积为1861平方公里。辖乡(镇)24个,行政村385个,人口38.42万人。乡村人口35.17万人,农村劳动力为20.98万人。西和县素有“宝贝的复新地带”之称。1989年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县和防护林建设县之中,1992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之一,并被列为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甘肃段“一岸两翼”范围,又是甘肃省五个经济开发试验小区重点县之一。2007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不仅文化独特,就连美食也是相当独特的。
其一就数锅盔最为出名,西和锅盔体呈圆形,直径尺许,厚8——10厘米,重5斤。制作时,量取麦面精粉,压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烙锅盔的锅分为三层,都有具体的叫法。上面一层叫“鳖盖”,中间一层是搁炭火的叫“火盖”,最下面一层叫“镳”。另外在旁边设一“烘锅”,在烘锅口内置一铁网。烙锅盔前,先把三层锅提到用钢筋焊好的锅圈上,在炉膛里生上七八斤香砟子炭火,待炭火着到七八层时,用夹剪将大炭火夹“火盖”上,将中号炭夹到“烘锅”锅膛里,将碎炭留在“镳”底下,然后重新把三层锅放到原处,就可以烙锅盔了。烙锅盔时上鏊勤翻勤转,俗称“三番二转”,用麦秸火慢慢地烘烤,烙到火色均匀,皮面微鼓,皮底呈金黄时即熟。向来以闻着香、吃着酥、出门携带方便、家里久存不坏而闻名。它既是一种独特的风味食品,又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
进入西和县,你就会看到很多的饭馆,其饭馆名字独特,名曰:杠子面馆。西和特产杠子面是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西和县的特产之一,与西和锅盔齐名,在附近县市小有名气。面条以其独特的爽滑劲道让人赞不绝口,它之所以爽滑除了有少份量的淀粉和在面里以外,还有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擀面了,说是擀面其实是用一根胳膊粗的杠子压,杠子的一头固定在墙里,人骑在另一头来压,杠子面也就是由此得名。当地人把杠子面当作每天必不可少的早餐,他们喜欢吃杠子面就和兰州人离不开牛肉面一样。其主要原料为:优质小麦面粉、土豆淀粉。辅料:蒜苗、韭菜。杠子压出来的面主要做成一下几种:韭叶、细面、大宽、扁食。按冷热分为:热,砂温,冰。特点:面爽滑劲道、原料简单且风味独特。
还有麻烧饼,洋芋丸子,凉粉等等美食。美丽西和,独特风味,欢迎到西和来做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