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铁西区的历史
铁西区的历史,有据可考的可以上溯到 27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1958年,在当时属于铁西行政管辖的郑家洼子发现了古墓群。1965年,发掘了14座,到1988年已发掘41座。出土文物有青铜短剑、石器、陶器、纺轮、网坠、铜镜以及完整的人骨和成套的车马具等,共42种797件。经专家鉴定,距今有2700多年。这个发现证明了2700年前,铁西地区就有了人类活动。
直到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将城外土地分封给八旗旗主,城西至老边大道以南为镶蓝旗界。努尔哈赤之侄济尔哈朗被封为郑亲王,领镶蓝旗旗主。铁西区的揽军屯、路官屯、艳粉屯、牛心屯等地均属镶蓝旗。揽军屯、路官屯、艳粉屯等属王府庄地。
老铁西,一段辉煌的历史
铁西,曾经是沈阳这座城市工业文明的象征和精神的承载。过去的几十年中,沈阳人曾一度以生活在铁西为骄傲,特别是铁西的工人村在当时是全市乃至全省关注的焦点,作为那时全国最大的工人居住区,在全国率先引领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住宅潮流。
铁西素有“东方鲁尔”之称,铁西辉煌的历史印证着沈阳这座城市、东北地区乃至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轨迹: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东北铁路公司续修南满支路合同》,不仅攫取了修筑哈尔滨至旅顺的筑路权,还将铁路沿线两侧划为“铁路用地”。
1906年8月,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俄手中接管南满铁路,日本天皇勒令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将“铁路用地”改为“铁道附属地”,实为日本殖民地,在这里建立了日本政权机构,并确定铁道东侧为市街区,西侧为工业地带。从此,揽军屯以东的“附属地”内的一切权力归日本所有。他们在这里建立了殖民政权机构。
从1913年起,在铁路西侧陆续开设了制陶、窑业、木材等企业。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日资在铁西建厂28个,其中投资超百万日元的达11个。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变东北为日本殖民地。炮制了傀儡政权,把早已垂涎三尺的铁西地区独霸为投资场所,规划为工业区。这期间日本国内新兴军阀势力逞凶,军事工业资本迅速增加。
1938年,铁西区于正式建区。
至1944年,日资在铁西建厂323个。按行业分类,机电冶金工业140个,建材工业65个,化学(含橡胶,制药)工业46个,食品酿造工业32个,纺织工业19个,其他21个。至此铁西工业区已基本形成。按投资规模划分,资本超过百万元的是85个,其中超千万元的12个,超500万元的8个,超300万元的10个。产品主要为日本侵华战争服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苏军接收铁西日资企业,拆卸了企业的主要设备,连同遗留的原材料、产品一起运走。据一些工厂厂志记载,被运走、损坏的在80%以上。
1946年3月,国民党政府接管了沈阳,同时,接收了铁西的敌伪企业。国民党的贪官污吏趁机变卖设备器材,中饱私囊,使遭破坏的工厂,再遭洗劫,一些工厂被国民党军队占用为兵营。由国民党政府经济部东北生产管理局等部门接收的企业,经过并厂只有少数工厂部分复工生产,其产品产量不及1943年的20%。到1948年初,铁西其他各项事业也处于停滞状态。物资匮乏,市场萧条,物价飞涨,工人失业,人民群众生活艰难。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次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当即派军代表接收铁西的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工业企业为国有财产,从此,铁西工业企业回到了人民怀抱。铁西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恢复生产的高潮,他们以主人翁姿态,边恢复边生产,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新的工业逐步在这片废墟上建立起来,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配套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放后,国家对铁西区有计划的进行了改造和调整,将铁西列入重点改造工业区。在“一五”、“二五”期间,国家将六分之一的财力倾注于铁西,使铁西逐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门类较齐全、大中型企业较集中、配套能力较强、产业基础强大的新中国工业基地,发展了一批全国甚至世界领先的代表性企业。
1952年——工人村开始建设,共建有5个建筑群72幢三层砖混楼房,建筑面积99012平方米,工人村建成后,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工人居住区。
1984年——铁西作为一个计划经济典型特征最为突出的老工业区,推行了经济责任制、经营责任制、厂长负责制、目标责任制等等,并从1986年开始全面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铁西被称为“机床的故乡”,金属加工制造业在全国居领先地位,通用零部件制造业中有全国最大的紧固件生产厂,铸锻、毛坯制造工业中有全国最大的铸造企业,还有生产全国第一台电冰箱的医疗器械制造业。我国各个时期试制成功的最大容量、最高等级的变压器、断路器,均出自铁西的该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铁路系统专用机械设备和器材生产厂家。铁西的机电工业门类齐全,产品种类多,高技术水平产品品种较全,配套能力较强,技术力量雄厚,管理经验较丰富,为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为开发内地,建设新兴工业基地,为60年代的三线工程建设,提供了大批设备、产品、工艺,支援了管理、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铁西是沈阳冶金工业的诞生地,30年代,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中国资源,为侵略战争服务,在铁西先后开办了3个冶金工业企业,即现在的轧钢厂、线材厂、冶炼厂的前身。解放后,虽然全市冶金工业增长很快,但铁西的冶金工业仍居全市工业、全市同行业的重要地位。沈阳冶炼厂有色金属和贵金属产量一直居全国同行业的首位。沈阳的医药制造业企业主要在铁西,全国闻名的医药制造业四大家族之一的东北制药总厂就坐落在铁西。化学工业和橡胶制品业,也是铁西工业骨干行业之一。烧碱、涂料、颜料,高压钢编胶管、橡胶密封件、航空轮胎的产量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重要地位。截至1988年,全区获国家质量奖总数为72项次,其中金奖16项次,银奖56项次,分别占全市的58.06%、66.67%和56%。全区工业总产值、利税呈上升趋势,在全国工业生产中处于重要地位。1982年,铁西区市属以上全民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30.3亿元,占全市全民企业的46.7%;工业总产值38亿元,占全市的48.5%;利税总额7亿元,占全市的54.3%;上缴利润总额3.2亿元,占全市的65.3%。进入80年代,铁西区工业与现代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较已呈老化状态。“六五”期间,铁西工业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引进外资进行改造。1986年2月,国务院批准铁西工业区总体改造项目作为全国重大区域性总体改造工程试点纳入国家“七五”计划。这个总体改造规划的总目标是:“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适应国家能源、交通建设和全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为重点,大胆引进世界新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高起点的改造老企业,同时开发新兴产业,相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适当调整区内布局,在改造过程中推进企业的改组联合,发展企业化协作生产和社会化服务。在改造过程中推进企业的改组联合,发展企业协作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经过改造,到本世纪末使铁西工业区成为布局合理、环境比较洁净、交通比较顺畅、生产生活服务设施较为配套的国内先进的现代化工业区”。
1988年省人民政府将铁西工业区列为辽东半岛开放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3个示范区之一,成为利用外资改造老企业的试验区。正在进行中的工业改造初见成效。第一批安排的专业化改造、扩大出口、基础设施改造22个项目已全面施工。
新中国成立后的铁西区,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努力,至九十年代初,在全国工业城市中已具有五大优势,即产业基础、产品系列配套、市场辐射、产业集群和科技优势。在制造业中,铁西创造了无数个中国工业史上的辉煌。铁西工人阶级齐心协力大搞技术革新,推动了生产,生产出一大批共和国的“第一新产品”,几十种产品产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并遍布全国,走进世界。同时涌现了一批全国、省、市劳动模范,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
铁西区从形成、发展至今,一直受到工业形势的左右,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受工业形势的影响,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为工业服务的。道路,规划成棋盘状,主、辅分明。南五路(建设大路)是铁西布局的分界线,北部工业区,南部生活区。
2002年6月18日,中共沈阳市委、市政府做出了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的重大战略决策。它的重组,以世界的眼光,超常发展的智慧和能力,形成了体制合一、统一规划、全盘突破的战略格局,翻开了铁西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新篇章。
2007年——铁西区被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授予“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同年,铁西区与细河经济区重组,诞生总面积484平方公里的“大铁西”。
除了这些历史发展的大时刻,时代背景下的老铁西还有着太多的细节值得怀念。如果你是一位老铁西人,是否还记得这些场景:鳞次栉比的厂房,苍茫林立的烟囱,自行车组成的车流,车后架上夹着的铝制饭盒,人们每天往返于工厂和住处,还有工人村那红色的楼梯……
而如今,铁西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铁西区蕴含巨大发展潜力
铁西区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领导的关注。早在2011年,温家宝总理就来到沈阳铁西区考察,回想铁西往日的艰难岁月,对比今天的蓬勃发展,温总理感慨万千,他说:“这些年,我们在结构调整方面做了不少事情。依靠人才可以促进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可以增强经济竞争力,造福广大人民。实践证明,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推动兼并重组和调整改造,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的作用,企业就会大踏步前进。铁西将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温总理的预见在短短两年之后就得到了应验。如今,铁西广场周边几乎已没有可开发用地,而像华润置地广场这样的大型都市综合体项目更是可遇不可求。铁西广场,尊处一环铂金之位,城市中的稀贵地段,拥享城市最繁华的配套,而居于此的华润置地广场,则依托得天独厚的地段优势,畅享便捷通畅的城市出行,地铁1号线与规划中的地铁9号线在此交汇,串连起铁西、太原街、中街三大商业中心及沈阳站、沈阳北站两大铁路交通枢纽,直通城市四面八方,畅享一城繁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