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徐州都市圈规划展现在市民的眼前,它描绘出徐州城市美好的前景和发展的蓝图,它标志着徐州城市建设与发展将以更高起点跨入新的历史阶段。本次规划展展出的规划方案,仅供参考,需经报批后方可作为实施依据。
总体规划
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徐州市“单核心、圈层式”空间结构以及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理念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圈、五轴、四个特大城市”的发展战略,体现城市化、现代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我市适时地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为徐州未来20年的发展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蓝图。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徐州将发展成为市区300万人、主城区220万人规模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成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陇海兰新经济带东段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制造业基地。
都市区总体规划中都市区面积3126平方公里,城市发展为组团式结构布局。城市北部为微山湖湿地保护区和大洞山风景保护区,西北部为城市湿地,东部为吕梁山风景区,南部为云龙风景保护区。重点发展5个组团。适度发展10个卫星城镇。
都市区规划结构的总构架:一心,五组团、十镇。一心是城市主城区,五组团是贾汪、利国、大许、郑集和双沟航空城;十镇是张集、三堡、汉王、大彭、柳新、茅村、大吴、青山泉和汴塘等。
都市区综合交通规划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徐州至济宁、枣庄、临沂的铁路,形成“米”字型铁路骨架,预留徐州至郑州方向高速铁路走廊;京福、连霍、徐宿和规划建设的徐丰(沛)、徐州至武汉方向高速公路,形成又一个“米”字型高速公路骨架,加上航空运输和水运,构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系统和轨道交通快线系统,联系五个外围组团。
同时,设置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建立“两湖、四区、六山、八水、十二带”的基本生态框架。
主城区用地
规划全市居住用地共分为15片,其中:中心城区4片,九里片区2片,金山桥片区1片,铜山新区2片,城南新区2片,坝山片区2片,城东新区2片。各片区又分为2-4个小片区。
公共服务设施分市级、区级、片区、居住区级,老城区淮海路商业圈和城市新区环大龙口水库形成两个市级商贸服务中心。
近期大力发展地面快速公交系统,远期建设轨道交通系统,中心城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绿地系统以周边山水风貌为依托,规划建设32处市区级公园。以步行5分钟为服务半径建设众多街头绿地。压缩中心老城区地下水开采规模,综合开发利用矿井水。依靠“南水北调”工程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
关于都市圈
徐州都市圈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江苏省三大都市圈之一。构建和发展徐州都市圈,是我省实施城市化战略、整合城镇群体优势、促进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徐州都市圈规划充分尊重各市利益,加强市际协作和区域一体化进程,按照“培育、发展、协调”的总体原则,提出了“一个核心城市、两条城镇发展轴、一条城镇联系通道、单核心放射状”的城镇空间结构,以及“三横”、“四纵”的网络化远景发展框架。
徐州都市圈规划范围主要是以徐州为圆心,半径100公里的圈层。包括江苏的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安徽的宿州市、淮北市,山东的枣庄市、济宁市的微山县,河南商丘市的永城市,共涉及8个地级市。2000年总人口3188.4万人,面积48042平方公里。
根据都市圈空间组织要求,提升东西向运输能力,完善南北向交通网络,利用国家级交通大动脉,配套完善相应设施,建成徐连线、枣徐宿线、京沪线和沿海线的“一横三纵”运输通道。合理衔接内外交通,提高四个功能组团的综合实力,推动徐连经济带和城镇发展轴的建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