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民俗2——伏里土陶、滕县松枝鸟

家乡区县: 枣庄市薛城区

伏里土陶

伏里土陶是我市珍稀民间土陶艺术品,为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所特有。据考古发掘推算,伏里土陶始于5600年前,是东夷部族向中原地区发展而定居下来时期的产物,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到龙山文化时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伏里土陶形成了自己古朴大方的艺术风格和简洁典雅的花纹饰缀。清代中后期到解放前后,伏里村制陶业开始兴盛。1978年,西集镇(原公社)文化站站长甘致有对伏里土陶重新进行了抢救、发掘和整理。1982年,他的作品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山东省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会,得到众多专家的首肯和赞誉。之后,伏里土陶又逐步出口到港澳台和海外,是在国际工艺美术品舞台上叫响的枣庄品牌。
滕县松枝鸟

滕县松枝鸟产生于滕州市界河镇西西曹村。据调查在周围数省也只有西西曹村生产。松枝鸟是用秫秸与棉花等物做成小鸟,因插在松枝上销售而得名。 传说松枝鸟为鲁班所创。鲁班曾创造木鸢,松枝鸟是否是制作木鸢的雏型或模型?有据可查的是,西西曹村民王德益在民国十五年(1926年)因家计无着,外出闯关东,带回两只小鸟剥开研究,反复试制,终获成功,以后便以此为业。全村人争相制做,形成规模,产品远销至上海、浙江、山西、陕西、东北三省等省区。

宋苗著(2015-04-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