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砀山汉傩舞

家乡区县: 永城市

芒砀山汉代画像石中丰富而形象的傩文化内容,使我们不但对汉代中原的傩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而且对傩文化的起源也有一定的启发。

永城太丘汉画像石中,有“百熊率舞”图,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出史书中所记载的“击树击石,百兽率舞”的场面:人们身穿兽皮,头戴面具,装扮成各种动物,在用木器和石器击打出的节奏下,模仿出各种动物的叫声和动作,跳着、叫着,兴高采烈。在舞蹈中,装扮成猎手的舞蹈者将动物们一一“射杀”,所有的人则都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他们相信,在各种对象之间存在着超自然的联系,即“万物有灵”,通过这种巫术仪式可以达到一定的实际目的,如获取猎物、驱魔逐疫等。

永城酂城出土的汉画像石中,有一块石头画有九只形态各异的熊,一字排列,集体翩翩起舞。其中最右边的一只熊露半身,右爪扬起拍手,第二只熊站立接应,第三只回首张望,第四只熊跳起四肢,第五只边唱边舞,第六只应声附和,第七只摇头蹲坐,最左边还有两只回头作欣赏之状。舞场下二道平直线,作为舞台平面,上面刻垂幔衬顶,似正在上演着一副百熊率舞的场面。九只熊伴随着音律,富有节奏地你唱我和,你舞我随,起伏不定,这是汉画像石中的一块珍品,现珍藏于河南博物院。

古代的人若和神物联系在一起,这个人也就成了神人。古史传说:远古的方相氏(官名,掌管傩礼)就是熊的化身,他为司傩之官,常蒙熊皮,长四只黄金般的眼睛,穿着黑色的衣服,朱红色的裤子,执戈扬盾,能率百官而抵难。《后汉书·礼仪志》:“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据说方相氏是夏禹执政时所封的官职,黄帝的祖先是有熊氏,熊是黄帝的崇拜物,方相氏就成了有熊氏的化身,担负着保护华夏民族的重任。它不仅能在宫廷和寻常百姓家中驱疫,同时也能在墓内打鬼。因此,汉代的人在送丧时也用他作先导,让他开路辟神道,永城市酂城出土的这块“百熊率舞”画像石可能展示的就是方相氏的风采。

东汉时期,宫廷大傩比起周代有了很大发展,于方相氏之外,出现了他的助手十二兽并署有名字。方相氏率领十二神兽,逐室驱疫。晋代司马彪《续汉书·礼仪志》记载的这种汉末傩制,其他所有后汉史书全都没有提及,成为千古之谜。

汉代的面具舞不得不提的有“舞像”。所谓“舞像”就是戴假面、著假形时而舞蹈,一般的假形为鱼龙百兽。舞像的艺人称为象人,把象人扮演的鸟兽假形称为“像”。汉代“舞像”中著名的节目有《总会仙倡》和《鱼龙蔓延》,这两个节目都是装扮成虎、熊、龙等典型的形象。

除此之外,还有“鱼舞”、“凤舞”之类的拟兽舞蹈。这些在芒砀山汉墓中,都有相应的汉画像石出现,如在墓葬的门柱、门扉上刻的执笏门吏、人首兽身、人面鸟形、二龙穿碧、黄帝战蚩尤、三首国神话、玉兔捣药、舞乐百戏、百兽率舞、羽人升仙、狩猎图、凤、鱼、麒麟、白虎、朱雀等图像,都属傩的形象。

秀绣(2015-04-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