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惺器识宏远,忧国忧民。幼年立志于学,正值乾嘉盛世,由举人而进士而翰林,均已国家大计、天下安危、乡邦风教疾苦为怀。
但当他立身于士大夫阶层,图臻国家于富强时,偏逢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嘉庆晚年和内政废弛外侮频仍的道光、咸丰年间,他目睹日益腐败的朝廷政事和道光皇帝的昏庸无能,深感国事无为,遂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托词祖母年老,辞官返川。
当他洞悉清政府屈膝于外侮面赍志难酬时,只得以借古喻今的诗篇,来表达他的一腔赤诚,写出了“是谁赞高庙,乃自坏长城。百战攻全废,偏安局已成。黄龙府何在,莽莽暮云横。”的诗句,发出了“回首汉唐人去尽,乾坤磊落几奇才。” 、“眼看红羊成大劫”的仰天长叹,反映了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侧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