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宝

家乡区县: 齐齐哈尔市龙沙区

早先年东北有句民谣:“关东山三件宝,人参、貂皮、靰鞡草”。人参是名贵药材,其药效和价值,已被人们所公认,堪称东北一宝;貂皮是珍贵的裘料,御寒佳品,貂尾是古代内廷高官冠饰之物,有“千金易得,一貂难求”的说法,成为东北之宝,不足为奇;那么,靰鞡草何以为宝呢?东北是全国最寒冷的地区,最冷时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左右。在这样严寒的冬季里,人们在野外活动,对不断运动接触地面的脚,做好防寒保暖十分重要。于是,劳动人民便创造出了用兽皮缝制靰鞡。靰鞡是满语,意为皮制的鞋靴,是古老的皮鞋。在不同的志书中也写作“乌拉”、“乌腊”、”兀刺”等。冬天,人们穿上靰鞡在冰天雪地里呆上成天成夜不会冻脚,其奥妙就在于靰鞡里絮进了靰鞡草。这种草具有很好地保暖功能。靰鞡草就成为东北人,冬天在野外劳动,保足暖脚的宝物,而被人们称为“一宝。
靰鞡草成为东北三宝之一,是同靰鞡紧密相联的。靰鞡,辞海解释:“东北地区捆绑于脚腿上的一种防寒鞋。”它是满族特殊风格的冬季鞋式。这种原始皮鞋制作工艺和样式都很奇特。它是以牛、马、猪等皮革制成,帮底相连,类似皮船,前圆后方。旧社会,东北大屯堡里都有一两家皮铺,以缝制靰鞡为主,利用边角余料生产车马挽具。皮匠将收购的毛皮放在大缸里用石灰侵泡后将毛去掉,刮去皮里子上的肥肉,晒成八分干,这叫白皮子。做靰鞡的皮子还得再熏制一次,就是在露天砌一个圆形灶,上边铺上木板,将皮子展平于板中,用谷草烟,熏烤成干。技术要求很高,稍不经心,不是过火,就是夹生,俗称“熟皮子”。
靰鞡缝制十分讲究,工艺要求比较精细。先说选料就很严格,一张牛皮只能选出四五双靰鞡料。上等靰鞡必须选用二排皮革。二排皮是取于牛屁股蛋和脊梁骨处的优质皮,做出的靰鞡叫“十字花骨”,耐穿、抗造,价格比头排和三四排贵二三倍。缝制靰鞡得先作个木楦,依据靰鞡大小规格,作出不同的木楦子。大号的一般长30厘米左右,宽约14厘米,帮高约9厘米。皮匠按照靰鞡尺寸,将皮板一块块裁好,放水中泡软后,拿褶上脸。前头面上要用粗线抽成10-20道褶子,有的抽30道褶子。抽完褶子,要上前脸,也有的叫靰鞡舌头的。然后套在木楦上,将后根缝好,两帮上沿用线绳绷紧,烘干后,起出楦子,不走形不变样。并在后根钉上两个铜钱大的铁掌,防滑、耐磨。
鞋是以双论价,而靰鞡是以重量论价。因为好皮子厚实坚韧,分重量,而次皮子薄而软,分量轻。靰鞡有大有小,用料有多有少,所以,用秤称论斤两卖是公平的。
穿靰鞡配有两根两米多长的麻绳作靰鞡带,两块二尺长一尺宽的厚布作靰鞡腰子,一副裹腿和两块方型包脚布。穿靰鞡能保暖,关键是絮好靰鞡草。先将靰鞡草均匀饱满地絮到靰鞡里,脚底要垫厚,前头、两帮都要絮得均匀,脚装进去,不挤不松。靰鞡帮上留着10多厘米高的靰鞡草缠在脚脖上,然后用裹腿,从围裤脚的靰鞡草上缠过腿肚,再将靰鞡腰子围包上,靰鞡带系着两个长条皮耳,勒在脚背上的靰鞡脖中。后部两帮也各有一个短皮耳,系绳捆绑在缠草的腿腕上。用靰鞡带一道道地缠绑在靰鞡腰子上,凸起的拳头大小靰鞡前脸,里头要塞进个小草团,既隐定靰鞡又防止往靰鞡里灌雪。穿靰鞡不分左右脚,可以来回换着穿。
靰鞡草所以有保温功能,主要是每根草是中空的,草丝柔软松散不赶毡,既保温,又防潮。靰鞡草是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东北的沼泽地里,一墩墩,一片片,紧密丛生。三棱形秆直立,叶片线形,边缘外卷粗糙,呈绿褐色,高五六十厘米左右,小穗两或三个,

qintongxue(2015-04-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