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音乐学院

家乡区县: 沈阳市苏家屯区

沈阳音乐学院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传统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缘起于1938年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起、创立的我党第一所艺术院校--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抗日战争胜利后,学院由延安迁至东北,落户沈阳,并于1958年更名为沈阳音乐学院。截至2013年,学院拥有校本部、南校区、桃仙校区、大连校区4个本科教学校区,以及附属中等音乐学校和附属中等舞蹈学校。在传统的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等专业的基础上,又开设了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达70余个专业方向。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的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艺术硕士(MFA)授予权。

学校简介

音乐学院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传统的高等音乐、舞蹈艺术院校。学院缘起于1938年由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发起、创立的鲁迅艺术学院,1940年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抗日战争胜利后,学院由延安迁至东北,1948年底定址沈阳,改称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1953年在学院音乐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东北音乐专科学校,1958年正式更名为沈阳音乐学院,面向全国招生。

学院先后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沈阳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弘韵箜篌乐团、青年流行乐团、青年交响管乐团、棍棒游戏打击乐团、青年合唱团等艺术表演团体。学院非常重视加强同国际间的音乐文化交流与合作,相继同国外的69个艺术院校和艺术团体建立友好关系,其中与德国斯图加特音乐学院、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日本东京音乐大学等19所高等音乐院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学院每年都聘请许多国外著名音乐家和学者来院讲学或任教,也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和学生出国留学、讲学和演出。

教学建设

学院成功举办了“第27届李斯特音乐节”、“沈阳国际音乐节”、“2004沈阳国际长笛艺术节”、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全国民族声乐论坛”、辽宁(沈阳)“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东亚艺术教育大会”等11次大型的学术活动,积极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举(承)办了“文华艺术院校奖——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演奏比赛”、“2008全国木管演奏比赛”、“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比赛”等5届国内重大的专业赛事。其中在全国第九届、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舞蹈学院(学校)师生共获得一等奖16项,二等奖等共计54个奖项的好成绩。

2009年11月,学院应邀参加了国家大剧院主办的“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活动,演出了题为“华彩金秋”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和大型民族管弦乐、女子民歌合唱交响音乐会,在京城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东北风,赢得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众多新闻媒体的热切关注。2010年6月,学院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在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获得合唱组铜奖第一名。2010年8月,学院附中学生于纹听在中国音乐家协会和文化部科教司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专业青年组第一名”,同时又获得唯一的“委约作品最佳演奏奖”。2013年11月,学院附中学生李金鸿获得“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银奖及唯一的“中国作品演奏奖”。

教学成果

截至2013年,学院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83项;乐器发明研制获国家专利9项。师生在国际、国内各类重大专业比赛中获奖达320余人次。沈阳音乐学院科研立项37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部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36项、院级立项333项。在这些项目中,杨久盛研究员的课题《清代盛京宫廷乐舞研究》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王沿平副教授的《实施素质教育—普通高校体育教材、教学成果改革的实验研究》为“十五”全国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陈秉义教授的课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水平评估体系研究》为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其中陈秉义教授的《20世纪初中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的历史研究》为教育部研究项目、王沿平副教授的《学校体育促进音乐舞蹈表演专业学生艺术素质发展的研究》为“十五”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这些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我能力秀的主页:http://www.wm23.cn/xuebin

我梧桐子的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97956797.html

薛斌(2015-04-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