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戏曲及小説《杨家将》中人物。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曾生擒杨宗保,并招之成亲。成为杨家将之一员。 穆桂英最大的事迹是大破天门阵。后来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曾奉命出征西夏。卫聚贤撰《杨家将及其考证》一文以为,穆姓实为是杨文广妻子慕容氏之姓氏慕容一语的音转。
穆桂英, 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原为穆柯寨寨主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杨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其最大的事迹是大破天门阵,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后因亲自深入险境探查敌情,一时大意中了敌人的埋伏,身负重伤,最终遇害阵亡,为国壮烈捐躯。 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卫聚贤撰《杨家将及其考证》一文以为,穆姓实为是杨文广妻子慕容氏之姓氏慕容一语的音转。亦有人认为杨宗保和穆氏真有其人,由年龄推断《宋史》记载有误。
穆桂英的姓(穆),是商汤的后裔。这一点,有《姓纂》上的记载足资证明:“宋穆公之后支孙氏焉,汉楚元王友有穆生,或作缪,亦音穆,河南。”换言之,穆姓是由“以王父字为氏”而来,推溯起来后世的宋氏,实际上谊属兄弟。
实际上,中国的穆生人士,历来虽不多见,但姓氏来源的头绪却不少,除了源自商汤的汉族后裔之外,还有南北朝时有北魏王朝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代族丘目陵氏,以及300年前满清入主中原以后,许多满洲旗人的改姓为穆。关于1500年前代族改姓为穆的情形,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记述得十分清楚:“代人,本姓丘目陵氏,代为部落大人,为北人八族之首,孝文迁洛阳改为穆氏。”所谓“北人八族之首”的代族,实际上就是北魏的前身,也属于鲜卑族。唐代的肃宗时期,“杨、穆、许、李”被目为4个大的世家,其中穆家的光辉,是由当时的侍御史穆宁所创,而由他的4个儿子发扬光大。据传,穆宁最成功的地方,是他家法,他严撰家令,训谕诸子,结果4个儿子都德性和粹,每一个都在朝廷上出人头地,分别高官为御史丞、监察御史等,显见穆氏家法的成功。
(一)年纪轻轻,自作主张,挑选丈夫,不受礼制等框架限制。男人不同意,就像京剧演出那样,把他缚绑,用刀架在脖子上硬意逼婚,这种以女性为主体的快速结婚模式,是穆桂英一大创造。后来的武侠小说如《儿女英雄传》、 《七剑十三侠》都有以此为滥觞的;
(二)刚过门的媳妇,就敢於挑大梁,挂帅破天门阵,丈夫不服令,铁面无私挨打军棍,可晚上回帐,仍是柔情脉脉,尽到做妻子的义务,正是一个好女人,柔中有刚,刚中见柔;
(三)永远保持青春活力,人到中年还跨上桃花马出征,风韵不减当年。在提倡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时代,如此作为,是很能激励人心的。正所谓:妇女尚如此,男儿安可蓬;
(四)农耕社会大家庭很讲究和谐,在天波府裏男人少,寡妇一大群,却能懂得调节、平衡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看来她是很有些豁然大度的;
(五)对于朝廷,凡皇帝和大臣背离轨道者,就不买帐,她没有当年老令公和杨六郎那种逆来顺受,负辱忍耻的行为了。最后,杨家归隐山林,她又是积极的支持者。
(六)虽然立志归隐,不理朝中的政治斗争,但一旦国家需要,立刻放弃个人恩怨,率兵出征。
(七)每临战阵,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最后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完成了忠节大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