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文史》陆丰人必知的经典历史故事

家乡区县: 广东省陆丰市

记一九二七年南昌起义后周恩来同志在陆丰
沈壁村搜集整理
一九二七年南昌起义部队进入潮汕后,在汤坑一役,因敌我力量悬殊,遭到重大损失。十月四日队伍撤退到流沙,敌人随尾追击,形势十分危急。在流沙的军事会议上,周恩来同志以前敌委员会书记身份,传达了有关土地革命等指示后,接着宣布从汕头及前线撤下来的领导人,分散返回上海,自己则随大部队挺进海陆丰。这时他已身患重病,发着高烧,从汤坑撤下来时,是躺在担架上被抬着走的。同志们劝他先离开部队,他坚持说:“我的病不要紧,能支撑得住。我不能离开部队,要到海陆丰去,在那里树起苏维埃的旗帜来”。于是,其他的人员,各自按指定的方向撤退,匆促离开流沙。
四日上午,在汕头市委书记杨石魂向导下,周恩来同志跟随部队摆脱了敌人的追击之后,到达陆丰的甲子镇。陪同周恩来同志同时到达的还有叶挺、聂荣臻等同志。
甲子镇离陆丰县城五十公里。而陆丰县城龟缩着张文俊(营长兼县长)一个营,碣石、河口各驻有小部分地方反动武装,其余广阔地区为农民武装力量所控制,敌人处境危难,他们悲叹:“不但无法进击,且成瓮鳖待烹之势”。甲子成为连日征战的起义军良好的休整集散地点,部队分散在甲场和旧衙门等处休息。周恩来等同志住于红楼(现在甲子粮管所内)。
按照流沙会议决定的方针:把应留下的人员留在海陆丰之外,其余的分散返回上海。撤离的人员除由甲子就地安排船只渡港,还分别在湖东、金厢等港口出去,周恩来同志于六日随留海陆丰坚持斗争的二十四师七十团团长董朗及他率领的部队,继续西下到南塘的建宁寨村。由于周恩来同志病情严重,继续发高烧,肠胃又不好,原已决定转移到香港的叶挺、聂荣臻等劝阻他勿随部队前进,而到香港去治疗。于是杨石魂找到向导,董朗率队离别了首长,率跌经南塘墟、潭头到博美的溪乾,然后由博美农民武装骨干孙阔祖带路,越过广汕公路,向西北进发,终于到达革命根据地……吉石溪的三江口。在这里受到中共东江革命委员会的代表张威、刘琴西等的欢迎和慰劳。稍得休整之后,又经朝面山,开进大安洞,经过整编,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二师。董朗任师长,这是南昌起义军正式抛弃“国民革命军”的番号,树起“工农革命军”的大旗,红二师在海陆丰配合农民武装第三次夺取政权、建立苏维埃的战斗中,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余硕吉(2015-04-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