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牡丹

家乡区县: 江苏省常熟市

牡丹历史   

  “牡丹”称谓最早始于东汉早期,距今1900年左右。有专家学者认为“牡丹”称谓始于“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距今1500余年。但这并非“牡丹”称谓的起源,证据较多。东汉名医华佗(公元141-205年)及其弟子吴普精于方药,识牡丹药理并引入药方,唐代药王孙思邈集注留有《华佗神方》至今,其中牡丹入药方剂22个,牡丹、芍药一同入药方剂6个,可见,东汉时期,牡丹已与芍药区分开来,并分别入药用。与华佗同时代的医学家张仲景(公元150-219年)也用牡丹入药配制肾气丸,距今1800余年。最有力的证据是:1972年在甘肃省武威市柏树公社考古发现的东汉(公元25-220年)早期圹墓中,出土简牍92枚,其中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同时出土的还有芍药木简。可见东汉早期,牡丹已与芍药区分开来,并分别入药用,“牡丹”称谓始于东汉早期,距今1900年左右。也有专家学者认为“牡丹”称谓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并认为《神农本草经》比东汉早期圹墓更早,原因之一是药简中记载的中药比《神农本草经》多,发展了《神农本草经》,但《神农本草经》的确切年代有待考证。

牡丹特点

  牡丹为花中之王,有“国色天香”之称。每年4-5月开花,朵大色艳,奇丽无比,有红、黄、白、粉紫、墨、绿、蓝等色。花多重瓣,姿丰典雅,花香袭人。牡丹不仅是名贵的观赏花木,而且有较高有经济价值。花可醇酒,根可入药。它有根皮经过加工称“牡丹皮,是名贵的中药材,有泻伏火、散淤血、止吐衄之效。牡丹是毛莨科芍药属落叶灌木。原产中国的传统名花。又名木芍药、洛阳花、鹿韭等。花大而多变,色彩艳丽,富丽堂皇,被誉为“花中之王”。

  牡丹分三类十二型。即单瓣类、重瓣类、重台类。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菊花台阁型、蔷薇台阁型、皇冠台阁型、绣球台阁型。
  单瓣型:花瓣1—3轮,宽大,雄雌蕊正常。如“黄花魁”、“泼墨紫”、“凤丹”、“盘中取果”以及所有的野生牡丹种。

  荷花型:花瓣4—5轮,宽大一致,开放时,形似荷花。如“红云飞片”、“似何莲”、“朱砂垒”。

  菊花型:花瓣多轮,自外向内层层排列逐渐变小,如“彩云”,“洛阳红”、“菱花晓翠”。

  蔷薇型:花瓣自然增多,自外向显著逐渐变小,少部分雄蕊瓣化呈细碎花瓣;雌蕊稍瓣化或正常。如“紫金盘”、“露珠粉”、“大棕紫”。

  托桂型:外瓣明显,宽大且平展;雄蕊瓣化,自外向内变细而稍隆起,呈半球型。如“大胡红”、“鲁粉”、“蓝田玉”。

  金环型:外瓣突出且宽大,中瓣狭长竖直,呈金环型。如“朱砂红”、“姚黄”、“首案红”。

  皇冠型:外瓣突出,中瓣越离花心越宽大,形如皇冠。如“大胡红”、“烟绒紫”、“赵粉”。

  绣球型:雄蕊完全瓣化,排列紧凑,呈球型。如“赤龙换彩”、“银粉金鳞”、“胜丹炉”。

  最后四型可以概括为台阁型:由两朵重瓣单花重叠而成。分为“菊花叠”、“蔷薇叠”、“皇冠叠”、“绣球叠”。如“火炼金丹”、“昆山夜光”、“大魏紫”、“紫重楼”等。

Me的能力秀网址:http://wm23.cn/ycchange
Me的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yc9249
Me的新浪地址:http://weibo.com/yc9249
Me的梧桐子地址:http://www.wutongzi.com/uc/38855088.html

yc霸气(2015-04-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