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春天的希望(二)

家乡区县: 内蒙古兴和县

发挥工业园区载体作用

激活发展内力

如果说,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发展起来的物流业是兴和县县域经济的“头号工程”,那么以兴旺角工业园区为载体的工业项目则可称为“旗舰工程”。

近年来,兴和县坚持围绕工业、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发展思路,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不断发展壮大风机制造、风电、化工、碳素、石墨、冶金等优势特色产业,举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产业延伸、产业多元和产业升级取得了新突破。据兴和县县长刘政介绍,兴旺角工业园区自2004年启动建设以来,累计完成投资7亿多元,水、电、路、信等设施基本配套,2010年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沿黄沿线重点产业园区。2012年入园企业完成销售收入66亿元、实现税金6000万元,集聚效应和平台作用进一步凸显。

盘点兴旺角工业园区的众多项目发展成果,石墨特色资源深开发是不得不提的一个亮点。

2010年5月31日,对于兴和县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在兴旺角工业园区,随着震耳的礼炮声,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工程之一、乌兰察布市重点引资项目—中国兴和石墨深加工高新产业项目奠基开工。这意味着目前内蒙古最大、业态功能最全、科技含量最高、符合国家低碳经济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石墨产业将扬帆远航。

据了解,兴和县拥有丰富的天然石墨资源,是中国三大石墨储藏地之一,其石墨资源全部为晶质鳞片石墨,工业利用价值高,开采条件好。目前,兴和县利用浮选法生产的石墨精矿产品含碳量为85%~2%,其产量占据中国的30%,其中大鳞片石墨储量占据中国总储量的70%,是难得的不可替代的非金属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核工业、国防军工、航天、环保等领域。

园区是项目建设的平台,是发展工业经济的主战场。谈及兴旺角工业园区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刘政说:“兴和县将继续以园区为载体,积极推进资源转化,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内力。一方面加大新技术引进、攻关和推广力度,促进碳素等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拓展、产品向高端迈进;另一方面推动石墨等特色资源深度开发,将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努力做大做强县域工业经济总量。”

乘风破浪立潮头,百业峥嵘铺锦绣。相信兴和县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和内蒙古自治区打造沿黄沿线经济带的过程中,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在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将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

提升竞争力

农业稳,天下安。“以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为重点,培育壮大有机蔬菜、马铃薯、杂粮生产基地,肉羊、生猪、奶牛高效养殖业基地,积极引进肉、奶、菜、薯、杂粮龙头加工企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这是兴和县“十二五”规划中对于构建面向京津高端市场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基地的清晰定位。

王幂生说:“兴和县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丰富的土地资源、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充裕的有机肥料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提供了条件。当前,我们要继续按照农牧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要求,坚持以市场农牧业为导向,进一步调整农牧业结构,保护农牧业生产环境,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在‘特色’、‘绿色’、‘有机’上做文章,全力实施农牧业提质增效工程,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

近年来,兴和县按照“北薯、中菜、南杂粮”的区域化种植格局,进一步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全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进农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北部推广膜下滴灌为主的抗旱节水增效技术,发展规模化种植,建设马铃薯种薯、专用薯、商品薯生产基地;在中部突出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建设服务京津市场的冷凉蔬菜生产加工基地;在南部发展杂粮种植,建设特色鲜明的绿色杂粮生产基地。

据了解,今年兴和县马铃薯、蔬菜、杂粮杂豆种植面积将分别稳定在45万亩、8万亩和10万亩。同时,在稳定奶牛肉羊养殖的基础上,兴和县将继续实行禁牧舍饲,推广生猪、肉鸡规模养殖,促进畜牧业向集约高效转变,年内生猪、肉鸡出栏将分别达到22万头和160万只。

“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兴和县在发展现代农牧业进程中的一次思维创新。近年来,兴和县在发展现代农牧业过程中着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引导农牧民以公司化的形式建设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推行农牧业保险、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种养殖等现代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据悉,兴和县今年将新增农业经济合作组织27个,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农牧业转型发展将取得重要突破。

与此同时,近年来兴和县加大以兴和为产地标识的品牌创建力度,打造地理标志商标,实行生产统一标准、销售统一品牌,提高兴和县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特色农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搞好农业生产与终端市场的产销对接,利用京蒙对口帮扶合作平台,强化与北京市场的产销对接,大力开拓北京市场,使马铃薯、有机蔬菜、小杂粮等大宗农产品成功打入首都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

据王幂生介绍,兴和县今年在培育壮大兴隆食品公司等现有龙头企业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大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力度,争取海亮、北郎中等大型种养殖龙头企业落地,逐步形成“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建设面向呼市、京津冀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如今,在兴和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的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成为引导农牧民走向市场、促进农牧业向现代化迈进的“新引擎”。

全力实施城建基建工程

夯实支撑力

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主题之一。近年来,兴和县始终把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不断加快中心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打破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有效促进了城乡建设的协调发展。

“城镇面貌极大改观,宜居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谈及近两年的城市建设,刘政从三个方面做了总体概况。据刘政介绍,仅2012年兴和县完成城镇建设投资就达24.2亿元,实施了一大批以道路、给水、排污、供热、绿化、亮化、硬化为主的惠民工程,城镇化率和城区绿化率分别达到42.5%和20%。投资10亿多元,实施了以生态、水利、电力、道路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发展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据悉,2013年兴和县将完成市政建设投资1.7亿元,突出抓好城区道路、供电、供气、给排水、集中供热、排污等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一是抓好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实施七家营水库、十八台泵站、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区水厂及其输配水管网建设,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二是优化和完善电网结构,实施居民用户集抄电表改造以及重点乡镇变电站增容扩建、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区输变电建设工程,为城乡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三是加强沟通对接,配合完成兴都铁路、兴都一级公路及G6、G7高速公路进城连接线工程;实施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内部公路路网、桥梁和铁路专用线及重车发车线以及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随着兴和县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个干净、整洁、优美、宜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正呈现在兴和县人民眼前。

抓好生态景观工程建设

增添发展魅力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这是十八大报告字字铿锵的郑重宣誓。与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遥相呼应,兴和县同样把“打造美丽兴和”作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魅力的发展理念。

兴和是全国生态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县,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开放的南大门和京津及内地领略草原民族风情的“第一景”,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意义深远。

对此,王幂生说:“在新一轮县域经济发展中,兴和县将坚持把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一是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退耕还林巩固、‘三北’防护林、荒山荒地造林等新一轮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积极鼓励社会化造林,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生动局面。二是以创建自治区园林县城为目标,年内力争投资2.2亿元,做好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区服务区、察尔湖景区核心区绿化以及中心城区重点部位和重要节点的绿化、美化、亮化等景观改造建设,提升宜居宜业水平。三是结合发展草产业、规模养殖业和设施农业,探索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循环互动模式,切实将生态建设成果转化为经济、产业和环境优势,提高生态建设的产业效益和社会化合力。”

聆听兴和掷地有声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呈现开来的是一幅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美景图。展望未来,是兴和县把“五位一体”做成加法,将生态文明做成增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的宏图。

加大扶贫惠民工作力度

提高凝聚力

“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始终是我们努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刘政所说,兴和县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以落实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为重点,扎实做好民生工作。

据悉,2012年兴和县全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达9.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5%。实现了1万多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社会保障对象补贴标准大幅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60套、3.1万平方米,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据刘政介绍,今年兴和县将继续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下大力气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针对广大群众最热切、最期盼的现实问题办好惠民实事,努力使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全面协调推进。一是实施开发式扶贫,对种养条件较好的三分之一人口,通过调整村镇规划,推进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畜牧业,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二是实施保障式扶贫,对三分之一60岁以上及60岁以下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建设互助幸福院解决“住有所居”问题;拿出“真金白银”直接兑现,解决生活保障问题。三是实施转移式扶贫,对三分之一有转移就业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专业技能培训,加快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最终形成农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惠民便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卫生、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切实抓好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养老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拓宽区域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一年芳草绿,风来满眼春。站在新的起点上,兴和县的决策者雄心勃勃。以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区为载体,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和创新驱动战略,努力将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向开放发展优势转化,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所有这一切都折射出兴和县县域经济正踏着春天的旋律,应势勃发!

相信,随着这“六大工程”的实施建设,兴和县县域经济发展必将绽放春天最美丽的希望!

泉水叮咚(2015-04-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