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赣东北。东邻浙江衢州,南连福建武夷山,西濒鄱阳湖、北连安徽黄山,居于闽、浙、皖、赣四省结合部。全市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94公里。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65%。全市总面积22791平方千米。总人口676万人,全境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下辖上饶、广丰、玉山、婺源、铅山、弋阳、横峰、波阳、余干、万年10县和信州区,代管德兴市。\
境内东南北部三面环山,西部临水,中部丘陵广布。基本地貌以山地、丘陵、湖泊为主。地形大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西向依次为边缘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北部黄山尾闾蟠结在上饶、黄山之间,东部怀玉山脉绵延于上饶、衢州边境,东南部武夷山脉迤逦入赣闽怀西北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信江流贯全区。全境丘陵,占总面积的75%,水面占11%,,岗地、平原占14%。上饶之名得于:"郁珍奇”,素称富饶之地,四季分明,山环水绕,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境内交通便利,自古享有“豫章第一门户”、“四省通衢”之美誉。
据可查的历史,上饶起源最早可追述到周朝。在漫长而繁复的政区变迁中,上饶的政区设置与地界历经变动。境域古属扬州,春秋战国时期为吴、越、楚之地,市境大部分为番邑,属楚国东境。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九江郡番阳(今鄱阳县前身)县、余汗(今余干县前身县,市境大部分分属此二县,小部分分属鄣郡之歙县(婺源县东半部属之)、会稽郡之太末县(玉山县、铅山县部分属之)。汉高祖四年(前203),改九江郡为豫章郡,番阳县、余汗县也随之改属,两年后改番阳县为鄱阳县。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孙权析豫章郡地设置鄱阳郡,辖九县,今市境大部属之。三国至隋主属鄱阳郡(南朝陈曾改名吴州,隋开皇九年即589年一度改名饶州)。唐代,改郡为州,乾元元年(758)始设信州,其时市境主属饶州、信州。宋时与唐时同。元时主属饶州路、信州路及铅山州。明清时主属饶州府、广信府。1914年主要属豫章、浔阳道;1932年分属江西省第四、六、十行政区;1935年分属江西省第五、六行政区;949年5月主属赣东北行政区,同年9月属上饶、浮梁专区;1952年9月二专区合并为上饶专区;1971年4月23日改称上饶地区;2000年10月,撤消上饶地区改设上饶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