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泓,字筱泉,一字小波,镇雄县发达茶埂坡人。清宣统已酉元年(公元1909年)二月十一日出生于农民之家,八、九岁时在茶埂坡小学李怀甫先生的门下授受启蒙教育。李清泓身体高大强健,头脑聪明。在私熟读书时,能够一口气读完一篇文章后就能够过目不忘。在诗词、文艺文、书法等方面都很优秀。
李清泓喜欢与交结游士,特别重义气,从小就有很大的理想报复。可惜他家境贫寒没有能力继续学业。于是,他带领同学陈文经、萧定一、毕克强等离开学校。到云南墨江拜见族人李雨春县长,打算求取功名。李雨春写了封信给李清泓,让他前往国民党陆军薛岳的参谋长族人李习处求助。李习就向薛岳扯了点关系,于是民国十九年,即公元1930年,李清泓进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队第五队受训。陈文经、萧定一回乡寻职,李清泓毅然坚持受训,在校期间加入国民党。民国二十六年(1933)五月李清泓毕业,分发各地宣传抗日。民国二十六(1937)“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李清泓任陆军四十九师一百四十团第三营上校营长,随军抗日,转战南北,走遍东西,栉风沐雨,出没枪林弹雨。李清泓作战英勇,立有战功。民国二十八年至第二年二月,参加桂南会战。他立誓说:“男儿志,当为国为民,醉卧战场,以马革裹尸而回,斯为健者。”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二月二日,在广西宾阳战役中,李清泓临危不惧,誓杀日军,领头冲杀,与日本侵略者肉搏牺牲。那一年他三十一岁,被国民党当局追赠一等功,是抗日烈士。(刘平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