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桢(1894-1957),动物学家。原籍江西铅山,出生于江苏邗江。陈桢的父亲是清末长江水师的一名小武官,因驻防地点经常变动,陈桢小时候很难在一个地方居住较长时间,再加上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所以断断续续读过几年私塾和两年小学,其余时间只能在家自学。陈桢聪明好学,而且非常努力。这样,在1912年年末参加江西省公费生考试,初试和复试皆名列榜首,从此学费才有了保障。两年后毕业于上海公学部预科,紧接着又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农林科,于1918年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因成绩优秀而留校任育种学助教。1919年赴美留学。192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历任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任清华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同年11月15日因甲状腺癌复发逝世,终年63岁。他一生共发表论文30篇。编著生物学教科书两部,其中1933年出版的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学》,18年间(1933~1951)共印行181版,平均每年印10次,对我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普及和生物学人材的培养,曾起过很大作用。他对金鱼遗传变异的研究,闻名于世。他对蚜虫生长和蚂蚁社会行为的研究,富有独创性。他在中国生物学史方面发表过4篇论文和两篇演讲,推动了这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他的主要著作如《金鱼外形的变异》(1925)、《金鱼的遗传:透明和五花》(1928)、《金鱼家化史与品种形成的因素》(1954),以及《关于中国生物学史》(1955)等,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