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经济

家乡区县: 贵阳市观山湖区

作为新兴城市,贵阳市在后发赶超过程中,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样板,近几年来各项经济增速均位于全国省会前列,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新路子。贵阳市致力打造几大名片: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爽爽贵阳”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指 标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生产总值(亿元)

602.88 693.72 811.05 902.61 1121.82 1383.07 1700.30 2085
第一产业(亿元)

37.93 45.58 47.21 50.07 57.10 62.55 72.28 81.52
第二产业(亿元)

291.74 321.95 380.95 402.24 456.95 586.84 717.32 848.64
第三产业(亿元)

273.22 326.18 382.89 450.30 607.76 733.68 910.70 1155.26
全部财政收入(亿元)

157.58 188.66 224.29 252.05 304.64 401.31 488.02 563.8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61.58 75.92 89.05 105.36 136.30 187.09 241.20 277.2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亿元)

88.23 106.43 142.23 169.84 204.38 277.31 351.44 393.4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413.36 500.47 601.57 782.64 1019.10 1600.59 2482.56 3030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1.19 16.92 22.52 18.11 22.75 37.69 50.51 63.2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1222 12781 13817 15041 16597 19420 21796 23376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元)

8808 10183 10507 11519 12940 14300 15718 17995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3442 4088 4818 5316 5976 7381 8488 9592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亿元)

1494.17 1677.58 1994.78 2454.43 3035.31 3603.65 4394.37 5742.09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亿元)

1202.85 1384.49 1623.77 2070.34 2588.73 3012.86 3479.47 4177.93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582.2 614.15 767.05 921.94 1088.70 1251.04 1498.20 1827.14

贵阳都市景观

贵阳市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黔中经济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内的重要中心城市,是一座以资源开发见长的综合型工业城市,主要工业产品和工业行业在中国居于重要的地位。

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的居住条件、便利的招商政策,使贵阳的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引进企业质量越来越好。"十一五"期间进出口总额从11.19亿美元增至37.69亿美元,年均增长27.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从0.7亿美元增至2.79亿美元,年均增长31.8%。累计引进内资项目8208个,实际到位资金2027.2亿元。一批世界500强及国内500强企业相继落户贵阳。《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显示,在全球500个城市中,贵阳市综合竞争力提升了42位,提升速度排列第4位。

贵阳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09年的896.6亿元增加至2012年的1802.9亿元,年均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92.3亿元增加到480.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8.3%,年均增长20.1%,2012年达22.1%,在中国西部省会城市中排位第1。2013年一季度,贵阳市500万元口径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8.4亿元,同比增长21.3%,比1—2月提升0.9个百分点,总量占贵州省的21.6%;2000万元口径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9.7亿元,同比增长19%,位列省会城市第2位、贵州省第3位。[14]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2085亿元,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6%,增速达16%,继续在全国省会城市保持前列。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30亿元、增长22.1%。财政总收入563.8亿元、增长18.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7.2亿元、增长20.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93.49亿元、增长14.39%。

在2013年全省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贵阳从2012年的第3位上升到第1位;5个区(县)位次前移,南明区跃升第一;10个区(市、县)全部进入全省第四轮经济强县建设行列。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贵安新区。新区将形成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

2013年9月8日,贵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举行了“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揭牌仪式,拉开了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序幕。 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是两个“国家级示范”的强强联合,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双生态系统”的完美结合,是推进贵阳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全球最有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战略目标,实现贵阳既“赶”又“转”双重任务,在全省乃至西南片区经济迅速发展,发挥“火车头”“发动机”带头做辐射周边经济发展的必然举措。

为更好地依托中关村的科技、人才、项目品牌等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快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筹建工作,推动贵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加速发展,经贵阳市委、市政府研究成立了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筹备领导工作小组和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筹委会。筹委会下设办公室、政策研究组、产业规划组、项目推进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组、招商引资组、机构设置组、工作督查组,按照职责分工推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筹备工作。

在贵阳市人民政府分别与北京市经信委、科委、投资促进局和中关村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活动中,共签署106个项目。其中,高新区签约项目35个,经开区签约项目23个,乌当区签约项目14个等。产业类项目30个,总投资263.81亿元;科技服务类项目16个,总投资185.52亿元;孵化器建设类项目1个;科研类项目23个,总投资15.73亿元;人才类项目36个,总投资0.59亿元。

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揭牌,开启了全面整合贵阳资源,注入中关村科技创新发展要素,全面提升内在经济发展质量和活力的新阶段。
  同年9月2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贵阳综合保税区。自此,贵阳拥有了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
  2014年1月18日,贵州双龙临空经济区28个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标志着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宣告贵阳再添对外开放高端平台。
  2014年3月1日,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会场热闹非凡,马云、郭台铭、三大电信运营商“掌门人”纷纷出席。贵阳成功签约项目59个,总投资达653亿元。其中,纳入省集中签约的项目有21个、投资398.2亿元,分别占全省的60%、71.1%。丰硕的成果,不仅振奋人心、更增强了贵阳打造发展升级版的信心。[15]

现代服务业

旅游

贵阳—河边街景

贵阳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将重点按照国际旅游城市标准,启动“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施试点城市、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试点城市申报,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体系。锁定目标为:到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力争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力争突破160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1%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1%以上。

贵阳现有凯悦、万丽、铂尔曼、索菲特、凯宾斯基、豪生、喜来登、新世界、华美达、诺富特、福朋喜来登等国际品牌酒店。在2015年前,推动建设15至20家五星级酒店,30至40家四星级酒店,20家左右(避暑)度假酒店,300家左右品牌经济型酒店,1000户左右特色农家客栈。推进星级饭店托管制,走集团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战略。从旅游标准上、服务标准上向国际看齐。

会展

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11]

中国一流的贵阳国际会展中心于2010年底建成,它犹如一个巨人,挺立于观山湖区这片热土上,是贵阳会展业腾飞所依赖的大舞台。贵阳掷地有声地提出了自己的会展梦想——力争打造成为西南地区有影响力、国内有特色的、与国际会展业融合接轨的中国夏季会展名城。通过完善国际会展中心等平台服务功能,抓好新的会展资源开发。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荣膺LEED-NC新构筑白金级绿色构筑认证,并正式由美国绿色构筑委员会授牌及揭晓认证。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

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中国唯一国家级国际性酒类博览会。

亚洲青年动漫大赛:由亚洲动漫协会发起的唯一以青年为主体的大规模动漫文化交流活动。

金融

外资花旗银行

国内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重庆银行、贵州银行、贵阳银行、南充市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

随着贵州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各类金融服务需求的深度、广度也不断增大。为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提高金融服务质量,贵阳市政府决定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发建设贵州区域性金融中心――贵阳国际金融中心。投资300亿元、占地132公顷、总建筑面积450万平方米,将是西南地区金融要素聚集最密、金融机构聚集度最高之地。根据贵州省“十二五”金融规划,把贵阳建设成在西部具有影响力的资源产权交易中心和排放权交易中心。

 

牧森(2015-04-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