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马庄的回忆

家乡区县: 渭南市澄城县

      清朝末年,和家楼村有一大户人家,家道富裕,良田百顷、骡马成群,四合院门前排列着两行整齐的拴马桩。和老爷生有两个儿子,大少爷整天游手好闲,赌博成性,无所不为,没过几年就把田产卖尽、家业败光,连门前的拴马桩也因无马可拴,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最终难逃易主的命运。和老爷一气之下投井身亡,和夫人望着昔日骡马成群,如今孤零零耸立在门前的拴马桩,想着昔日的辉煌,再看看如今一贫如洗的家,一头撞死在拴马桩上。二少爷看到几天时间家破人亡,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也离家出走不知去向。
      大少爷看到因他而亡的父母、失踪的弟弟、破落贫穷的家,后悔莫及,他抱着母亲撞死的那根拴马桩大哭一场,并发誓一定要改邪归正,重建祖宗家业。埋葬母亲后,他变卖房产还了赌债,抱着那根沾满母亲鲜血的拴马桩,离开了祖辈居住的家,搬进了村东的牲口棚。从此,他痛改前非,租种了五亩地,开始了新的生活。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他的生活有所好转,并娶妻生子。
大少爷经常指着那根带血的拴马桩,教育自己的两个儿子,告诫他们千万不能沾赌,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大公子考取了清末的最后一批秀才。在大公子的苦心经营下,和家的日子一天一天地好了起来,二公子长大后也外出经商,他们先后在大荔、西安等地开办商铺、米店、绸缎庄,后又在家乡开办了木厂、染坊、皮坊和豆腐坊,并打出了自己的商铺字号“笃富堂”。在两兄弟的努力下,他们赎回了和家的老宅,除了祖上留下的那根拴马桩外,又购置了十多根拴马桩。从此,和家又恢复了往日骡马成群、田地连片的兴旺景象。
解放前夕,和家大公子得病而亡,留下五男二女;二公子结束了外边的生意,回到了家乡,于1967年病逝,留有三女一男。祖上留下的代表和家辉煌历史的拴马桩,经过几度变迁和“文化大革命”后,也不知去向,就连那根见证和家几辈人兴亡盛衰的拴马桩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于2000年被人买走。
如今,昔日和家的那个四合大院,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宽敞明亮的楼板房,当初放拴马桩的旧址,也被一辆崭新的收割机代替。和家的后人,有务农的、经商的,也有学医的,在部队当干部的……

欧式乞丐(2015-04-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